打印

[动作] 桃花泣血记

0

桃花泣血记



中文名称:桃花泣血记
英文名称:The Peach Girl
编剧:卜万苍
导演:卜万苍
摄影:黄绍芬
演员:

阮玲玉 Lingyu Ruan .....琳姑
金焰 Yan Jin .....德恩
李时苑 Shiyuan Li .....金太太

周丽丽 Chow Lee-Lee .....琳姑之母
韩兰根 Langen Han .....瘦仆
刘继群 Jiqun Liu .....肥仆
黄筠贞 .....周母
王桂林 Guilin Wang .....陆起

发行时间:1931年
出品公司:联华影业公司


剧情:
  牧场主金夫人携子德恩下乡视察,牧 人陆起夫妇殷勤招待,其女琳姑与德恩两小无猜,相嬉相爱。金夫人重 门阀,不许其子与牧女交游。数年以后,琳姑盈盈长成,又遇金夫人偕子 下乡。琳姑以门第悬殊回避德恩,德 恩力主爱情不分贫富,并邀其入城游 览,形影不离,情同夫妻。金夫人欲 为德恩论婚某世家之女,遂逐琳姑还 乡。德恩不舍,别营他屋安顿。不久 ,琳姑怀孕,促德恩实告其母,以举 行婚礼,德恩惧母,诓而慰之。时琳 姑母患病,陆起至金家寻女,金夫人 察知真相后大怒,软禁德恩,逐走琳 姑,并将陆起解雇。陆起携琳姑回家 ,妻已死去。牧场因陆起解职,劫牛 贼聚众劫牛,陆起挺身而出,被贼众 以石灰烧瞎双目。时琳姑已育一子, 体弱多病,无钱医治。乡中一老者欲 乘人之危,谋娶琳姑,遭琳姑拒绝。 一天,德恩获知琳姑病危,不顾母亲 阻拦,下乡看望,时琳姑已经弥留。 琳姑死后,金夫人痛自悔悟,下乡赔 礼,并亲自搀扶陆起,德恩抱着婴儿 ,一同哭祭于琳姑墓前。
虽是老套故事,却有其鲜明特色。故事有些人为痕迹,表演也不无稚拙之处,但那一份凄凉迷离的美感却能深深打动人心。片中桃花开谢似能泣血倾诉,与人物命运紧紧相连,成为重要的悲情象征。本片导演技巧成熟,画面美轮美奂,是当年“国片复兴运动”的重要成果之一。
 《桃花泣血记》将金焰与阮玲玉的黄金搭配发扬到了极致。上海最早的电影评论媒体《电声》报在1932年举办了首届“电影皇帝”评选活动,金焰凭《桃花泣血记》被当仁不让地推上了“电影皇帝”的宝座。


影评一则


用好莱坞方式拯救一位贫家女

  这部1931年出品的爱情默片,无论如何在今天看来,还是显得有点过于老旧。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能从中看出那个时代电影人的努力和时代的责任感。
  好莱坞的技术手法,与中国社会的时令题材和传统叙述手法相结合,恰是这部影片的一大特色,听起来也似乎正是我国的电影人当前正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影片名字中有“桃花”二字,指得是影片中贫家女门前与她一同长大的桃花树,并借父母之口说出桃花喻美人的用意,并在评论性的字幕中予以点明。影片的故事很简单,无非是富家少爷与贫苦少女相爱,受门第观念束缚无法结合,贫家女怀孕生子后因贫病交加染病而死,富家少爷和顽固的母亲最终悔恨不已。在当时,这是比较“前卫”的恋爱婚姻自由的观念,力图破除“门当户对”的旧有顽固观念——影片结尾时写出了富家老太的悔意,虽然突兀,但却寄托着编导教化人心的善意。
  如果在今天,这个简单的故事一定会充满各种细节的纠葛,更可能成为苦情肥皂剧的主题从而枝节蔓延地生发出几十集的恩怨纠葛。而在当年,这简单的故事却几乎就是影片的全部,艺术追求或许不足,但更简洁有力,对当时社会破旧立新的风气不无裨益。
  影片的字幕经常出现一些评论性的内容,不仅仅是对话和情节的叙述,而像是中国传统评书的手段。除此之外,这部影片无论是故事、人物,还是叙述方式、点评口吻以及影像风格,都比较传统,与现在的“民初”戏相比,这里的民国风味虽然粗糙但肯定 “原汁原味”。这种民国风味不仅仅体现在影片的服装、布景上,最主要的还是角色所折射出的电影制作人员的心理和观念。
  另一方面,熟悉电影的朋友,却肯定可以从中发现好莱坞电影的痕迹。别的不说,单是最后少爷终于冲破家庭的束缚赶去与病危的贫家女见最后一面的段落里,就是现在最为熟悉的所谓“最后一分钟营救”的手法。从少爷冲出家门,到冲进破屋的小门,前后长达4分钟之久,镜头不断在奔跑、跌倒的少爷、垂死支撑身体表情凄苦的贫家女和守在病床前双目失明的老父亲以及不停哭泣的婴儿身上转换,营造着紧张凄婉的氛围。
  尽管故事简单、教化目的明显,但影片商业操作的手法还是颇为明显的。让之前总是扮演妖冶女子的阮玲玉扮贫苦村姑,就算没有巩俐演秋菊那么大的悚动效果,怕也是当时电影宣传的一大成功噱头,估计和今天李汶(王文)演《自娱自乐》效果差不多吧。

专家眼

老故事以镜头取胜

  《桃花泣血记》其实讲的是一个很一般的故事,类似西方的“王子与贫儿”,地位的差异造成两个相爱的人无法走到一起,这也是大多观众喜欢并熟悉的题材,但是导演在构图和镜头运用上非常用心,其中一场桃林谈恋爱的场景堪称经典,阮玲玉演的是一个非常烂漫的农家女,从谢芳和孙道临所饰演的《早春二月》中也能隐约看到这个片子的影子。由于卜万苍是摄影师出身的导演,所以构图以及场面调度上非常的自觉。
  从卜万苍刚加入联华公司后导演的《恋爱与义务》开始,他就尝试根据外国经典故事改编中国电影,并获得了很大成功,之后的《一剪梅》同样也有这样的大胆尝试(改编了莎士比亚戏剧《维罗纳二绅士》),到了《桃花泣血记》可谓相当成熟了。

“桃花”催开台湾流行曲

  关于《桃花泣血记》,有个小故事不可不说,影片在进军台湾市场的时候,为了扩大宣传效果,片商想出谱写宣传歌曲的点子,邀请台北最著名的两大默片解说员(又称“辩士”,是由日本流入台湾的“东瀛特产”),共同为影片谱词谱曲。歌曲共12段,片商组织大量人手在闹市区表演传唱,效果空前良好,不仅影片得以大卖,而且还引来日本企业家柏野正次郎的重视,专门成立了唱片公司,将歌曲录音发行,竟然成了台湾第一首流行歌曲,揭开了台湾流行歌坛的序幕,可谓功莫大焉。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xing369 金币 +10 发帖辛苦啦! 2009-1-9 14:36

TOP

0
好老的片子哦,我也看过,还可以,不过剧情简单了些!

TOP

0
似乎是好老的记录片吧,读了读介绍,挺经典的

TOP

0
那个年代的片子哦,好老的片子。不喜欢,谢谢 楼主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7-18 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