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心语] 『大话天下』本周话题——捧茗茶论新《三国》

0
最主要是在三国志里,
华雄的头是孙坚砍的,而关羽与曹操不和出走是为了一个女人~
不愧是蒙人作假,喝醋撒泼的"2”爷呀!

TOP

0
喜欢三国乃至入迷 ,要说读的遍数最多者,三国当推首位!
后来,凡是跟三国有关的,都要研究一番。
三国游戏也追踪甚久,三国志玩到10,曹操传玩过数遍。群英传、英杰传、群侠转、赵云传,甚至连三国大富翁都尝试了。
三国情结。。。

TOP

0
我只说一个,马超有那么丑吗?还有赵云,都是偶像啊,也不找个长的帅的人来拍!
赵云让刘德华来拍,马超让甄子丹来拍

TOP

0
版主留言
四海遊龍(2010-5-20 00:37): 注意标点符号不要乱用!
对于新三国……我最不满的是他对于三国演义经典情节的删改……
黄巾起义没了……三国演义的开端也就没了…………

十常侍之乱也没了……董卓入京就显得很突兀

荥阳曹操中伏没了,曹洪那句”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的台词在我看来也是三国演义的经典之一啊

刘备北海救孔融也没了…………太史慈的初次登场也就没了…………他从北海突围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卖点才对

宛城死战没了,而且不只是宛城,典韦和贾诩都不见了……曹操在宛城死了自己的长子和侄子,这种大事就这么蒸发了……

夏侯惇拔矢啖睛没了…………东尼后面出场突然就瞎了…………都不知道怎么回事……而且这么热血这么爷们的事情也不拍……因为太血腥不河蟹咩

火烧博望和新野…………诸葛初出茅庐第一功直接没有……………………………………

相比之下那些bug的穿越的脑残的台词根本不算什么呀…………

TOP

0
看来中场休息时间到了,俺来送上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给各位喜欢三国的朋友欣赏下

当初听到这首歌时,我以为是现代人写的很是佩服,后来才知道这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后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央视版电视剧《三国演义》将其作为主题歌歌词,贴上这首词给朋友们再回味下这首大气磅礴透视人生社会万象的好词
  
临 江 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mp3]http://www.yajyw.com/noc/ypzxxb/mzdd/images/sgyy.mp3[/mp3]

TOP

0
杨慎,其实是可惜的。
碍于父亲名声与党争,不得不踏踏实实做上来。
成名仕途正得意间,又挨上嘉靖那板子~
实在是悲剧人生

TOP

0
回土狼,
虽然他的命运够坎坷的,但也只要经历了人生坎坷磨炼的人才能让留给我们后人欣赏到这么动人心弦的好词吖

国外的名著往往都是悲剧,中国也有句名言叫做多难兴邦,因为只有经历战争的纷乱离苦,才更能让人懂得和平的珍稀可贵。三足鼎立、群雄割据的三国战争,虽然留给了后人无数动人故事,但又有多少魂魄无辜冤死在那段持续不断的战争中,英雄的功业都是建立在平民百姓的疾苦上的,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说的是实实在在的真理。我希望永远不要再有战争,三国演义成为中国历史的绝唱

[ 本帖最后由 针儿弯弯 于 2010-5-20 23:14 编辑 ]

TOP

0
杨慎本人如何想的,他是否后悔这从辅政大臣之子到充军之间的点点滴滴,自然,也不消我们后人如何评说。虽然明朝历史上“清流”一词变质了,腐朽了,但对于当时正意气风发却遭当头一棒的杨慎本人来说,我们善意推测的,也只能相信他是被有心人利用以至于一腔热血地去反对大礼仪事件——至此,如唐伯虎一般,明朝历史上少了一个政客,多了一个诗人。
战争是文明的进步,虽然它也有可能会摧毁文明。呵呵,针兄的想法固然美好,但乌托邦仅会使人类的发展历程变成死水一汪。

TOP

0
看来针儿老大跟俺有默契  前边帖子已经说过 这是俺最喜欢的一首歌 呵呵
百听不厌 百唱不够

TOP

0
回土狼,
刚才百度了下“大礼仪事件”,引用下其事件影响:经过三年的大礼议,最后以君权的高压结束,朱厚熜已经羽翼丰满,并且由议礼的过程体会到了如何行使皇权的无上威严,此后变得独断独行、一意独行。如遇上不合自己心意的大臣,都会下狱廷杖。大礼议加强了皇权专制,促成了朱厚熜刚愎自用的政治作风。大礼议使得杨廷和明世宗两人形同陌路。杨廷和被削官为民,更中断了杨廷和在明武宗去世之后推行的政治和经济改革,世宗日渐腐化,大肆兴建、迷信方士、尊崇道教,又好长生不老之术,此后明朝政治风气愈发颓废。议礼派“以片言至通显”,因迎合皇帝而从下级官员升至首辅、六卿,使朝廷官员看到奉迎君主带来的好处,嘉靖十七年后,内阁14个辅臣中,如徐阶、顾鼎臣、严讷、夏言、郭朴、严嵩、袁炜、高拱,李春芳等,有9人是通过撰写青词起家的。从此明朝官员中谄媚阿上之风盛行,政治风气日益败坏。大礼议对历史发展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嘉靖皇帝以旁支小宗入继大统,内心深处实际上隐藏着难言的自卑感和不安。杨廷和等人的“继嗣”论萦绕在他的心头,必须制服群臣才能树立严威。自卑心理转化为刚愎、猜忌、横暴、独断,处处标新立异,时时戒备群臣,千方百计树立威权。经过大礼议,在理论和礼仪上终于为自己树立了正统地位;在权力上终于独揽乾纲,威慑群臣。除强化了皇权外,还产生了许多其他严重后果。由于朝野上下都把主要精力集中于议礼,因此干扰、冲击、扰乱了政治、经济的进步性改革;由于只要顺着嘉靖皇帝的意愿议礼有功,便可飞黄腾达,甚至一跃而为巨卿宰辅,因此酿成谄媚之风;由于议礼两派党同伐异,势不两立,因此酿成党争之风。所有这一切都加重了朝政的腐败,因此史家说“吏治繁伪,兵政窳(窳,瘦弱;懒惰)惰,民力虚耗,亦由是始”。

如果说大礼仪事件的结果如以上资料所说,我想用不着等人利用,对自己祖国热爱的的人都会反对的,我不是很了解那段历史,但任何运动不管它的口号多么高尚伟大,但只要核心推动者是为了一己之私而不是天下为公的,这种运动终将会演变成为浮夸的派系斗争,是不会有利于国家进步人民生活提高的。

关于战争和文明,没有切身经历过战火洗礼的人是不会感受到残酷性的,但一瞬间失去最亲近的亲人朋友的感觉每个人都是经历过的,想象下如果自己身边每天都是这样的丧事,即使物质生活很富庶,精神生活也很丰富,我想也不会有多少人能真正高兴的去接受这种生活的。

我认为,文明的发展来源于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加速于同行之间精益求精的激烈竞争,虽然经历各种磨难最终仍将回归于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理解和合作。战争只会摧毁文明,带给人类以巨大的痛苦。如果非要把战后重建也算作战争的产物来计算的话,那么我宁可缓慢的进步,也不要拖着伤残不全的身体、怀抱着仇恨,去为了下一个新的仇恨去努力奋斗。

说到乌托邦,其实聪明的国家领导人不会随意把自己的国家卷入战争之中,除非他对于战争的是非利弊有着深刻清醒的认识。秦始皇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连年征战消灭了六国统一了天下,但欲求不满的他仍然要穷兵黩武,用自己权力驱动百姓建长城修阿房宫,一直置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长期的疾苦和压抑,因为一次陈胜吴广未按期到达「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造反,星星之火掀起了燎原之势,陈胜、吴广起义虽不到一年而败亡,但因此而在全国燃起反秦烈火,不久就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战争只可以作为一种临时性的手段,过分的使用就像一个人只运动不休息,体力会得不到及时补充而急速的消耗衰老。如果把战争比作一种两败俱伤消耗性的运动,那么我更喜欢把竞争比作一种互相参照促进性运动。现实生活中竞争很激烈,几乎让人喘不过起来,但我仍然不希望为了一部分人的利益,就让生灵涂炭的战争在任何地方出现,虽然站在某些强者的角度来看,这种想法只是弱者不切实际的幻想。但作为一个普通的热爱生活的老百姓,这却是我最真切的想法

回放鹤,
跟一样喜欢这首歌的你握个手,嗨嗨嗨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7-7 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