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架空历史] 兵临天下【作者:高月】(全书完)

0
  第1050章 升职风波

  朱夫人就是陶政之妻,陶湛的大嫂,为人贤惠开明,和陶湛关系不错,两人常有往来,陶湛他们搬入未央宫后,她也来过一次。

  朱氏的兄长便是当年的柴桑县令朱珣,他曾任御史大夫,现出任江夏太守,陶湛也想找朱氏谈谈兄长之事,她来得正好,便点点头,“请她进宫!”

  不多时,朱氏在侍女的引领下,走进了陶湛的起居房,朱氏施礼道:“参见王妃!”

  “大嫂别客气了,都是自己人,快快请坐!”

  陶湛请朱氏在火盆前坐下,见她冻得满脸通红,便笑道:“这么冷的天,我都不想出去了,大嫂还有雅兴跑来。”

  朱氏叹息一声,“若不是为你大哥之事,我也不会这么冷的天跑出来。”

  “大哥怎么了?”陶湛喝了一口热茶,神色平静地问道。

  朱氏有些难以启口,她知道陶湛的脾气,从不愿陶家因她王妃身份获益,这两年对陶家虽然好一点,但那也是陶家付出了很大代价的缘故,不过在原则问题上,她却从不肯松口。

  朱氏无奈,丈夫求她帮忙,她又不能不说,朱氏只得硬着头皮道:“你大哥要被调入长安出任少府寺卿一职,你知道吗?”

  “我听说了,但好像已经定下来了,还有什么意外吗?”

  “你大哥说,这件事还没有最后定下来,只是政事堂通过了,汉王殿下还没批准。”

  陶湛不解问道:“那大哥是什么意思,他不想进京吗?”

  “那倒不是而是是不太妥当。”

  “不太妥当?这是什么意思?”

  朱氏叹了口气道:“当初他出任灵州经略使,和成都、襄阳的雄郡同等,按照正常的升迁,他应该是升任尚书或者侍中,可现在却出任少府寺卿,这是大郡太守升迁的位置,所以”

  “所以他觉得不公平,他觉得自己应该再升一级,最好能出任相国,对不对?”

  陶湛已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银牙紧咬道:“他为什么一定要升职,难道平职调动就不可以吗?八年前他还是一个小小的武昌县尉,既不是天下名士,也不是科举出身,八年就当上了少府寺卿,难道他还不满足吗?”

  朱氏感觉到陶湛的满腔怒火,她满脸通红,这却不是因寒冷,而是心中羞愧,半晌她才低声道:“你大哥也不至于如此不明事理,只是七相还缺一相,而且中书令一直空缺,他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实在是难以放弃这个诱惑。”

  陶湛并不知道为什么七相会缺一相,也不明白中书令为什么一直空缺,但她毕竟是王妃,要比一般人明白事理,她知道宰相是国之重器,非才智绝之人不能担任,而她兄长资质平庸,丈夫对他的评价也只有‘勤勉’二字,比兄长才能高得多的人都不敢奢望,她的兄长却盯住了,多么自以为是啊!

  就在这时,儿子刘致在门口道:“母亲,孩儿可以进来吗?”

  儿子来得正好,陶湛便点点头,“进来吧!”

  刘致走了进来,却现舅母也在,连忙跪下施礼,“参见母亲,参见舅母!”

  朱氏也很喜欢这个外甥,要是平时,她一定会把刘致拉过去,摸摸他的头,问他学业、身体之类,但今天朱氏心中有事,房间里的气氛也比较尴尬,她只得勉强笑了一笑。

  陶湛把儿子拉到身边坐下,笑问道:“你功课做完了?”

  刘致点点头,“已经做完了,孩儿想去冰上玩一玩,特来请示母亲。”

  “你可以去!”

  刘致大喜,起身刚要走,陶湛却叫住他,笑问道:“你先回答娘的一个问题,再去玩!”

  “母亲要问什么?”刘致垂手恭恭敬敬道。

  “你现在还天天去政事堂吗?”

  “基本上每天都去。”

  “那我问你,为什么政事堂只有六个相国?为什么中书令之职一直空缺?”

  “真是巧了,今天徐伯父也在和父亲谈这个问题。”

  “那你父亲怎么说?”

  刘致有点犹豫,他在政事堂一年多了,已懂得有些话该说,有些话不该说,像涉及相位这种敏感的话题是绝对不能在舅母面前说出来。

  陶湛看出儿子的犹豫,便笑道:“你尽管说吧!没有关系,你舅母不会出去乱说。”

  刘致无奈,只得低声道:“七相是在攻打江东时扩容,父亲的本意是,江东一人入相,交州一人入相,这样完成南方统一,也能平衡地域权力,至于中书令,父亲原本想让贾阁老出任,但贾阁老年事已高,不能再任实职,徐相国就建议,请贾阁老任虚职,实职留给钟繇,父亲也看中了钟繇,以他的资历,可以出任中书令。”

  陶湛点点头,“你去吧!”

  “孩儿告辞!”

  刘致向母亲和舅母行一礼,匆匆去了,陶湛也没有说话,而是慢慢喝茶,朱氏叹息一声,“我明白了,你大哥确实有点昏头,我去告诉他。”

  “大嫂,我的意思是希望大哥不要进京,继续在地方为官,我希望他至少要在一个地方为官五年以上,才有厚积薄的资本,大嫂明白我的意思吗?”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回去劝他。”

  “让他主动提出继续留任灵州,我这边再和汉王说一说,这件事就这样决定了。”

  陶湛拿出了王妃的气度,不容反地做出了决定,这还是她对兄长仕途问题做出的第一次决定,但她也是忍无可忍,兄长太急于靠拢权力圈,不是一件好事情,她必须压制住兄长浮躁的苗头,让他好好在灵州再呆三年,朱氏心中虽有不甘,但也不敢和王妃硬顶,只得答应一声,匆匆告辞而去

  入夜,刘璟烫脚上了床榻,坐在床榻上仔细欣赏钟繇的书法,赞不绝口,陶湛坐在他身旁,她见丈夫兴致颇好,便对他道:“今天大嫂来找我了。”

  刘璟一怔,笑问道:“这么冷的天过来,她有什么要紧事吗?”

  “为我兄长之事呗!”

  刘璟明白妻子的意思,他索性放下书法,笑问妻子道:“怎么了?”

  “夫君是不是要调他来长安任职?”

  “是有这个打算,我想调他进京出任少府寺卿,他精于计算,这个职位比较适合他,难道他不想出任这个官职吗?”

  “他说相国缺少一个,他有了这个想法,让大嫂来找我,结果被我骂了一顿,我骂他们自不量力,才当了八年官,就想出任相国。”

  刘璟了解妻子的性格,绝不是在暗示自己给兄长相位,她真是在骂他,刘璟也不生气,哑然失笑道:“他现在还没有资历出任相国,能力也不够,我这次调他进京出任少府寺卿,是因为陶家在平定河西反叛中做出了很大贡献,捐出十万顷良田,还有无数粮食和布匹,让我过意不去,也算是我给陶家的一种补偿。”

  陶湛起身向刘璟深施一礼道:“夫君厚待陶家,令臣妾感动,但这样照顾兄长,非但不会让他上进,反而会害了他,短短八年时间,兄长便从一个小小县尉升为边疆重臣,又调为朝廷高官,手握重权,他心态已经开始浮躁,居然窥视不该属于他的职位,这就是因为他太顺利了,臣妾恳求殿下不要纵容他,要磨练他的意志,让他变踏实下来,做一个好官、名臣,这才是对陶家的回报。”

  刘璟连连点头,“你说得很对,是我考虑不周。”

  陶湛又道:“我已让大嫂回去带话,让他自己申请回灵州,继续再呆几年再说。”

  刘璟笑道:“灵州恐怕不行了,已有任命,不过我正好要调马良进京,让他接替马良为上郡经略使吧!安心再好好为官五年,不过你刚才对我说的那番话,要对岳父再说一遍,否则他会误会。”

  “我知道,我会写封信给父亲。”

TOP

0
  第1051章 难容政敌

  十二月的邺都也同样是白雪皑皑的世界,河水结冰,湖泊冻结,厚厚的积雪覆盖着整个河北大地,此时距离新年已不到十天,但邺都城内却看不到长安那种热闹繁华的景象。

  大街上冷冷清清,市场上货物短缺,交易寥寥,大部分店铺都关门歇业,生意稍好的商业,只有酒馆和青楼。

  邺都人都说,邺都的新年一年比一年惨淡,合肥大战曾使建安二十二的新年在物资的极度困乏中度过,经过一年的复苏,粮食库存和各种生活物资的供应都略有增长,建安二十三年的新年应该有所起色才对,但恰恰相反,今年的新年比去年还要冷清,还要惨淡。

  这固然是因为一场清洗官场的政治风波影响极大,使官员们人人自危,谁也没有心思操办新年之事,另一个原因却是曹魏疆域内愈演愈烈的出丁令,自耕农的消亡使曹魏赋税收入锐减大半,已经到了曹魏政权难以维持的地步,曹操迫不得已,终于在晚年对拥有大量人口和耕地的士族开刀了。

  遭受打击的士族们用他们的方式抗议曹魏政权,在关中置办产业,家主西迁等等,其中对新年的抵制也是士族们反抗的手段之一。

  虽然邺都新年气氛极其冷清,但曹魏主政者曹丕却格外心情畅快,一场针对曹植势力的清洗最终达到了预先制定的目标,曹植残余势力几乎被一网打尽,随着夏侯惇被调回邺都出任有名无权的大将军,而曹真坐镇许昌,接手豫州军权,标志着曹丕的清洗战役大获全胜。

  同时让曹丕感到振奋的是,父亲利用军队来推行出丁令已经卓见成效,官府新增耕地达百万顷,自耕农增加二十万户,而这仅仅只是开端,到明年年底,至少要增加自耕农百万户以上,这就意味着明年的税赋收入下滑的势态将得到扭转。

  而财税收支才是一个政权的根本,对于主管政务的曹丕而言,这是令人极为振奋的大事,甚至比打一场胜仗还要让他高兴。

  房间里,曹丕正负手来回踱步,他刚刚得到消息,钟繇已经从长安归来,即将抵达邺都,在曹丕眼中,钟繇绝对是这次政敌清洗的漏网之鱼,而且是支持曹植的重量级人物。

  曹丕虽然在军事方面不如他父亲曹操,但在政治斗争上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深知权力斗争要斩尽杀绝的道理,一定要彻底扳倒曹植,不给他任何翻身的机会,而钟繇的存在,就是曹植得以翻身的一线希望。

  曹丕暗暗下定决心,这次无论如何要将钟繇也一并铲除,不能让他躲过这次清洗,就拿钟繇来充作他这次官场清洗的收网祭品。

  正想着,门外有侍卫禀报:“启禀世子,华侍中已经到了。”

  曹丕精神一振,连忙道:“请他进来!”

  片刻,华歆快步走进了房间,躬身施礼,“参见世子!”

  “坐下说话。”

  曹丕请华歆坐下,对他道:“我刚刚得到消息,钟繇快到邺都了。”

  华歆愣住了,他当然知道曹丕对他说这句话的意思,曹丕是想对钟繇下手,这让华歆有点为难,华歆很了解曹丕,权力欲望太重,而且心胸狭窄,容不下异己,对曹植的势力斩尽杀绝,但有时做得过分了未必是好事。

  华歆其实也是一个心胸狭窄之人,不过他比曹丕有头脑,他知道现在曹魏真正的大权还是掌握曹操手中,如果他们操之过急,反而会弄巧成拙,不如等曹丕真正登位后,在动手铲除钟繇,也为时不晚。

  不过华歆虽然这样想,但他却没有直接表述出来,他毕竟是政客,政客和政治家的区别,就是政客需要揣摩上意,华歆需要了解曹丕的意志,一旦曹丕铲除钟繇的意志坚定,华歆就会太过于反对,那样对他不利。

  华歆沉思片刻道:“虽然这次清洗植公子势力得到了魏公同意,但派钟繇出使交州也同样是魏公的安排,可见魏公是刻意让钟繇避开这次清洗,殿下如果决定铲除钟繇势在必行,我们也只能从另外方面来想办法。”

  华歆先含蓄地提醒曹丕,铲除钟繇可能会触怒魏公,但他也不坚持反对,而是把决定权又交给了曹丕,他已经提醒了曹丕,该怎么决定是曹丕自己的事情了。

  曹丕从桌上取过一份机密情报,这是御史中丞杨添从长安得到了快报,记录着钟繇在长安的一举一动,这就是曹丕想铲除钟繇的原因,钟繇根本就不是被汉军劫持到长安,他在长安受到了隆重的礼遇,甚至汉王刘璟还亲自接见了他。

  曹丕觉得这是一个很好机会,当然他也可以再等几年,等他完全登位后再收拾钟繇,但曹丕实在有点害怕,害怕他父亲朝令夕改,又要再考虑三弟曹植继位,正是这种患得患失的心理,使曹丕最终决定对钟繇动手,利用钟繇来试探父亲对自己的继位的决心。

  虽然曹丕也曾认钟繇是宰相之才,但和他的权位相比,十个钟繇他也可以放弃,曹丕将情报递给华歆,“你先看看吧!”

  华歆接过情报细细看了一遍,他也暗暗吃惊,难道曹丕要对付钟繇,这确实是一个机会,不过华歆不想承接这件事,他点点头道:“让御史出面弹劾,完全合情合理,这件事世子就不要露面了,置身事外,相信魏公会权衡其中利弊。”

  曹丕点了点头,“我也是这样考虑,最好我去太原督促出丁令,避开这件事。”

  华歆抚掌大笑,“世子高明,果然是好主意!”

  就在华歆告辞后没有多久,御史中丞杨添便匆匆赶到了曹丕的相国府,杨添同时也兼管曹军在汉国的情报点,曹丕得到的那份情报,正是长安情报点用飞鸽传信汇报给他。

  尽管杨添在某种程度上和汉国暗通款曲,但他毕竟是魏国的御史中丞,是曹丕的心腹,他也在积极地为曹丕卖力。

  杨添赶到了曹丕书房,向他行一礼,曹丕令他坐下,缓缓道:“你送来的情报很重要,可以借题挥扳倒钟繇,这件事我就交给你,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

  杨添顿时感觉肩头变得沉重起来,竟然把扳倒钟繇的重任交给自己,但他不敢拒绝,只得默默点了点头,曹丕目光炯炯地注视着他,见他没有退却,心中很满意,又道:“你先草拟一个具体方案,交给我看看,然后我会去太原督促出丁令,你再弹劾钟繇,此时要尽快实施,你先告诉我,你需要多久准备方案?”

  “微臣大概需要三天左右!”

  曹丕摇了摇头,“三天时间太长,你明天就把方案给我!”

  钟繇和十几名随从是在下午时分返邺都,经历了两个月的长途跋涉,众人也十分疲惫,各种返回家中和家人团聚,钟繇也准备晚上写一份出使报告,明天一早呈给曹操。

  这次钟繇的随从大多是他的亲信,但也有几名魏国低级的官员,陪同钟繇一同出使,在这些官员中,有一名叫做张箪的小官,官任鸿胪从事,邺都本地人氏。

  在和钟繇分手后,他也匆匆赶回家和妻儿团聚,张箪家境还可以,有一栋占地两亩的小宅,在邺都城外有五顷祖田,家中还有一名使女,在邺都也算是小康人家。

  天渐渐黑下来,一家人正坐在火炉边吃饭,听张箪讲述交州趣闻,全家人不时传来笑声,就在这时,外面有人敲门,张箪妻子有些不高兴,怎么在吃饭时候上门,她让使女去开门。

  不多时,使女快步走回,对张箪道:“老爷,是找你的客人。”

  “我去看看!”

  张箪放下碗走到院子里,只见院子里负手站着一人,正在打量他的房宅,在门外似乎还有几名随从,淡淡光线照在来人脸上,张箪顿时愣住了,来人竟然是御史中丞杨添。

  吓得他连忙上前行礼,“下官参见杨中丞!”

  杨添瞥了他一眼笑,似笑非笑道:“你这栋宅子不错嘛!”

  杨添在邺都官场上恶评如潮,是出了名的酷吏,尤其最近几个月,他动了建安七子案,清理了上百名官员,下手狠毒,死在御史大狱中的官员就不下二十人。

  张箪虽然刚刚才回来,但他也在路上听说了此事,如今杨添竟然出现在他家中,怎能不令他心惊胆战,他不知杨添的意图,只得硬着头皮答道:“这是祖屋,已经传了五代。”

  “原来如此,张从事,让我站在院子里赏雪,似乎不是待客之道吧!”

  张箪吓得连忙推开书房门,“杨中丞请进!”

  书房里已经点了火盆,十分温暖,本来张箪准备在书房里好好休息一下,却被杨添占了先,他请杨添坐下,又走出院子,正好妻子走过来问道:“是谁啊?”

  “你别多问,快去煎一壶好茶。”

  张箪低声嘱咐妻子几句,这才回到书房,陪笑道:“杨中丞稍等片刻,内人已去煎茶。”

  “呵呵!我不是来喝茶,只是想和张从事聊几句。”

  杨添脸上挂着奸笑,很客气地一摆手:“张从事请坐。”

  张箪很畏惧这个御书中丞,战战兢兢坐下,杨添这才轻描淡写问道:“张从事这次也去了长安吧!”

TOP

0
  第1052章 旁敲侧击

  张箪心中猛然一跳,杨添这句话就像一支冷箭,突然射至他的眼前,令他措不及防,其实他也觉得钟繇去长安会出问题,只是钟繇地位崇高,不是他这种小人物能左右,所以他一直沉默不语,但万万没有想到,杨添抛出了这件事。

  张箪心中正慌乱时,门开了,他妻子端进来两杯茶,张箪妻子不认识杨添,还以为是丈夫同僚,她笑道:“张郎,客人走的时候,把交州土特产给带上。”

  杨添呵呵一笑,“多谢夫人!”

  张箪妻子见丈夫低头没有吭声,她心中有些奇怪,便退了下去,杨添眯着眼笑道:“尊夫人很不错嘛!还记得给我土特产,有这样贤惠的妻子,是杨从事的福气啊!”

  张箪抬起头,嘶哑着声音问道:“杨中丞就明说吧!到底找我做什么?”

  “痛快!”

  杨添点了点头,奸笑一声道:“我喜欢张从事的快人快语,我就明说了,作为御史中丞,我准备弹劾钟繇私通汉国,但我需要人证,所以我希望张从事出面作证。”

  张箪的脸刷地变得苍白,这是他最害怕的事情,卷入世子之争中去,他只是一个小人物,在这种权力斗争中会死得很惨。

  “你不要紧张,只是要你据实回答而已,我已经有准确的情报,只是希望有人来作证,不是让你栽赃,这样吧!你先表个态,然后我们具体商议怎么做?”

  “杨中丞,能不能找别人,我我真的不行。”张箪结结巴巴道。

  杨添脸色立刻沉了下来,冷冷道:“张箪,你以为我是谁,我会低声下气来求你?我不妨实话告诉你,你是世子选定之人,我现在是在给你机会,如果你不识抬举,那休怪我不客气!”

  杨添取出一份文书,扔到他面前,“你自己看吧!”

  张箪拾起文书,只翻了两页,手便剧烈颤抖起来,那是他唯一犯下的错误,去年偷偷接受鲜卑使者给他的五十两黄金,他以为神不知鬼不觉,但文书里却写得清清楚楚,在哪里接受?接受了多少黄金?就仿佛旁观有人在记录一样。

  杨添重重哼了一声,“贪赃五十两黄金,你当被处死,我今晚就可以把你抓走,等了死在狱中,你娘子怎么办?两个儿子怎么办?你信不信,我会把他们卖给鲜卑人当奴隶,还有你的祖宅和祖田,都将不属于你,你对得起列祖列宗吗?”

  “别说了!求你别说了!”

  张箪吓得浑身抖,双手抱着头苦苦哀求,他心里已经崩溃了,杨添眼中闪过一丝得意,这种小官还敢跟他斗,这时,他的语气又缓和下来,“我也不要你出面作证,只要你如实写一份出使报告,签署上你的名字,就好比你向上司书面汇报一样,关键是要把钟繇和汉国接触的细节写清楚,然后交给我,你就没事了,等将来世子登位,自然不会忘记你的忠诚,放你到外郡做太守,你从此仕途一路风顺,到时你感激我还来不及。”

  杨添软硬兼施,终于使张箪屈服了,他低声道:“好吧!我写,我写就是了,什么时候要?”

  “现在就写,写完我带走。”

  张箪无奈,只得展开纸笔,将他跟随钟繇出使交州,然后去汉国的情况详细写了一遍,尤其关于钟繇和汉国接触的细节,他都一一写清楚了,足足写了半个多时辰,才写完这份数千字的报告,又画押并按上手印,递给了杨添。

  杨添就站在他身旁看他写完,他又看了一遍,心中大喜,如获至宝地将供词收好,笑道:“等着世子的嘉奖吧!我先告辞。”

  他转身便走,走到院子里高声笑道:“夫人,我告辞了。”

  张箪妻子快步走出,“带上土产再走。”

  “我今天还有事,下次再给我吧!”

  杨添拱拱手,扬长而去,张箪妻子等他们走远了,连忙关上院门,回头抱怨道:“这怎么谈了这么久,你们在谈什么?”

  张箪摇了摇头,叹息道:“别再问了,什么都别问了。”

  他步履蹒跚地向书房走去,妻子疑惑地望着他的背影,又问道:“张郎,要不要吃饭了?”

  回答她的是‘砰’地一声重重关门。

  .........

  曹操由于年事已高的缘故,睡眠变得很少,卯时不到便起来了,先稍微喝一点粥,然后在花园里慢慢散步,每天都如此。

  以前女儿曹宪在的时候,都是由女儿扶着他慢慢散步,如今女儿出嫁了,散步的习惯依然坚持着,只是扶他之人变成了妻子卞氏。

  卞氏虽然为曹操生下了丕、彰、植、熊四子,但她依旧低调地生活着,很少在人前露面,更不会干预政务。

  令她唯一担忧的是几个儿子之间的权斗,尤其长子丕和三子植之间日益激烈的斗争令她无比痛心,而她却无能无力。

  卞氏扶着丈夫在小径上慢慢走着,曹操见老妻眉头不展,知道她的担忧,便笑着安慰她道:“两个都是我的儿子,我也不希望他们将来手足相残,最好的办法就是他们没有了抗衡的力量,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我不明白!”卞氏低声道。

  “哎!我糊涂了,给你说这些。”

  曹操笑了笑道:“其实很简单,让植儿不再有任何实力,形成不了威胁,或许看在兄弟的份上,丕儿会让他做个富家翁,平平安安过一生,这样他们也就斗不起来了。”

  “如果是这样,我就放心了。”

  两人正说着话,曹操却见一名侍卫在不远处探头探脑,他有些不悦道:“什么事情?”

  侍卫硬着头皮上前施礼道:“启禀魏公,御史杨中丞有紧急情况禀报。”

  曹操上午不接待任何官员求见,这是众人皆知之时,尤其他散步之时,更不准人来打扰他的清静,作为御史中丞,这一点更应该清楚,偏偏杨添敢这个时候来求见,这倒让曹操有了几分兴趣。

  这时,曹操又忽然想起世子曹丕连夜赶去并州,处理那边生的官员逃亡事件,他心中若有所悟,便令道:“让他在外官房等候!”

  曹操也不再散步,回房加了一件外袍便缓缓向外官房而去,外官房是曹操接见大臣和商议重要军务之地,此时,杨添已经被领到了官房外等候。

  他的时间很紧张,下午钟繇就要正式向曹操汇报交州之行的结果,他必须要赶在钟繇汇报之前先见到曹操,举报并弹劾钟繇,为此,曹丕也连夜出赶赴太原,避开这次钟繇弹劾案。

  杨添也知道曹操上午不接见大臣,但此时他已顾不上了,只能孤注一掷,好在他的运气不错,曹操居然答应接见他,让他心中又升起一线希望。

  他站在院子等了好一会儿,手脚都冻得麻了,这时,一名侍卫从房内出来,对他道:“杨中丞,魏公让你进去!”

  杨添连忙搓搓手,快步走进了房内,房间里,曹操已经就坐,正不慌不忙地喝一杯茶,杨添上前跪下,行一拜礼,“微臣杨添,拜见魏公!”

  曹操眼皮也没有抬,淡淡问道:“杨中丞这么早过来,有什么急事吗?”

  “启禀魏公,微臣要弹劾钟军师私通汉国,危害魏国利益。”

  曹操一怔,他没有想到会是这件事,他放下茶碗问道:“钟军师不是出使交州吗?怎么变成私通汉国?”

  “回禀魏国,钟繇在回来途中擅自转道去了汉国,受到了汉国上下的热情接待,甚至刘璟还亲自去贵宾驿去拜访他,这些事情魏公知道吗?”

  曹操确实不知,他眉头皱了起来,自己并没有让钟繇出使汉国,他怎么擅自去长安,曹操后背仿佛长了一根芒刺,他顿时不舒服起来,心中生出一丝不满。

  “你有证据吗?”

  “卑职有确凿证据!”

  杨添取出长安的情报和张箪的供词,呈给了曹操,又道:“微臣前天接到长安飞鸽传来的情报,本应立刻呈给魏公,但微臣还想再确认情报是否真实,所以昨晚又暗访了钟军师的一名随从,他向微臣讲述了钟军师前往长安的详细经过,和长安的情报完全一致,所以卑职才敢弹劾钟军师私通汉国。”

  曹操又拾起两份证据,仔细看了一遍,基本上一致,但供词更加详细,他沉思片刻又问道:“这件事世子知道吗?”

  “微臣在接到长安情报后,立刻禀报了世子,但世子说事关重大,不能随意弹劾重臣,必须要有确凿证据,所以微臣昨晚又去暗访了一名随从,证据确凿后才敢写弹劾书。”

  曹操心中虽然对钟繇擅自去长安的行为有所不满,但他知道以钟繇的身份,是不会轻易做这些令人诟病之事,其中必有缘故,还是要和钟繇本人谈过再说,曹操便道:“这件事我知道了,我自有分寸,你先退下吧!”

TOP

0
  第1053章 欲速不达

  “微臣告退!”

  杨添心中有些失望,曹操没有立刻召见钟繇,说明他心中尚有疑虑,也说明魏公对两个月前的建安七子案已有所反思,这恰恰是杨添最为担心之事,他做了太多伤天害理之事,唯恐魏公拿他来做替罪羊。

  杨添告退,曹操又开始审视桌上的弹劾书和供词,他心中如明镜一般,长子曹丕连夜赶去太原,恰恰就说明这件事正是曹丕主使,曹丕要借机除掉钟繇。

  曹操为了让权力接替能够平稳完成,不惜违背本意纵容曹丕动建安七子案,不惜将支持曹植的夏侯惇撤去军权,彻底铲除支持曹植的势力。

  但曹操也知道这种官场清理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可以保证权力平稳交接,但也会造成魏国人心涣散,尤其在汉国日益强大的背景下,这种清理很容易引官员逃亡大潮,从而动摇魏国的根基。

  事实上,曹操的担心已成为现实,他得到徐奕的报告,并州已有数十名地方官员弃印而走,投降了汉国,而这仅仅只是开端,曹操很担心这种逃亡潮会扩大到河北和中原。

  所以他已经开始反思建安七子案,他意识到自己做得有点过火了,在这种情况下,再罢免钟繇这样的重臣,只会彻底激化矛盾,就算钟繇真和汉国有之间不当之举,他也不得不三思而行。

  曹操压住了杨添的弹劾书,下午,钟繇来到了铜雀宫,正式向曹操汇报他的交州之行。

  曹操和钟繇相对而坐,曹操神色平静,专注地听着钟繇的汇报,“启禀魏公,刘备刚开始对微臣非常热情,似乎对魏国极大的希望,但在实际接见时却变得很冷淡,整个接见过程不到半个时辰就结束了,微臣怀疑或许是汉使司马懿给了刘备什么承诺,使刘备放弃了和魏国的结盟。”

  曹操对刘备和魏国间的结盟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他们他们之间隔着汉国,往来极为不便,不过曹操对刘璟给了刘备什么承诺却很感兴趣,他便笑问道:“军师以为会是什么样的承诺?”

  “给了什么承诺,微臣也不太清楚,不过微臣知道两件事,第一是司马懿出使交州,要求交州军队不得进入建安郡;第二件事是司马懿会见了蛮、占两族在番禹的代表,使两族反响激烈,代表立刻赶回交趾,由此微臣推断,汉国或许是想利用蛮、占两族牵制交州。”

  曹操笑了起来,“这也是给刘备一个暗示,汉军暂时不会攻打交州,所以刘备便对与我们结盟之事不太热心了。”

  钟繇点了点头,“魏公说得对,不管刘备是否相信汉国的暗示,但至少交州和魏国结盟的紧迫感被削弱了,刘备还想再观望,这样一来,汉国就达到了破坏交州和魏国结盟的企图。”

  “就如一把绷紧了弦的弓,箭在弦上,不得不,这时汉国却松了一下弓弦,箭便不出去了,刘璟的手腕,果然出人意表。”

  曹操微微叹息一声,他话题一转,又淡淡问道:“军师还有什么要汇报吗?”

  “暂时没有什么需要汇报了。”

  “是吗?但我听说军师回来时,又去了长安,这是何故?”曹操似笑非笑地看着钟繇。

  钟繇在回来的路上便思索过这件事,他知道自己去长安很难隐瞒住曹操的耳目,所以他必须要面对曹操的质问,他心中早已想好了应答之策,他不慌不忙道:“回禀魏国,去长安是缘于汉王的一再邀请,微臣难却盛情,只得去长安看一看,微臣认为这是私事,和公事无关,所以就没有禀报魏公。”

  钟繇的回答言辞凿凿,让曹操不知该说什么好,如果大臣和汉国往来就是私通背叛,那他曹操把女儿嫁给刘璟又算什么?所以没有通敌证据,曹操也不能勃然大怒,立刻惩处钟繇。

  曹操干笑一声道:“军师觉得长安变化大吗?”

  钟繇点点头,“简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微臣真的认不出了,关中处处生机勃勃,人民安居乐业,只能说刘璟治理得不错。”

  钟繇的坦率终于让曹操脸上有点挂不住面子,令他心中暗恼,曹操便取出张箪的供词和杨添的弹劾书,递给钟繇,“御史中丞杨添弹劾军师私通汉国,还有军师一名随从的供词,军师先看看吧!”

  这虽然也在钟繇的意料之中,但他却没有想到杨添动作如此迅,自己昨天下午才回来,他便开始弹劾了,甚至连供词也准备好了。

  他仔细看了一遍弹劾书,又看了张箪的供词,随即指了指供词对曹操道:“这份供词基本属实,只是魏公不要看此人下了结论,他只是一名普通从事,只知道我去了那里,见了什么人,至于为什么去,或者谈了什么,他是一无所知。”

  钟繇又指着杨添的弹劾书愤恨说,“这更是一派胡言,罗织罪名,无中生有,分明就是想把我置于死地,试问,如果我和汉王交谈就是通敌,那魏公与汉王联姻又算什么呢?”

  最后一句话说得曹操很尴尬,这确实是一个难以回避的事实,曹操连忙安抚钟繇道:“我并没有太相信杨中丞的话,毕竟军师和刘璟交谈时,他也不在场,毕竟以军师的身份,刘璟若不接见,也说不过去,就不知刘璟和军师谈了什么?”

  “刘璟能和我谈什么,无非是谈谈长安的变化,谈谈魏公的出丁令,又问我要了几幅书法,仅次而已,倒是司马懿代表刘璟来见我,希望我去汉国为相,出任中书令一职,但被我婉拒了。”

  钟繇很坦率,并没有隐瞒曹操,以他的身份和资历,他还不屑于编造谎言,实话实说是他的一贯原则。

  曹操长长‘哦!’了一声,钟繇的坦率出乎他的意料,连对方希望他出任中书令之事也说出来了,看来钟繇并没有隐瞒,曹操倒也相信他的话,他沉思片刻,又问道:“不知刘璟是怎么说我的出丁令?”

  曹操并不想把事情闹大,他避实就虚,问了一件不相关的事,不过他确实也想知道刘璟对出丁令的看法。

  “回禀魏公,刘璟说魏公的出丁令是弊于当前,功在百年,他赞成魏公的方向,却不赞成魏公的手段。”

  “这话怎么说?”

  曹操疑惑地问道:“什么叫弊于当前,功在百年?”

  “他说世家豪族强占土地,藏匿人口确实是大问题,南方地区稍好一点,但也有这种问题,如果解决这个问题,天下将获得百年繁荣和安宁,所以他很赞成魏公的出丁令,但以现在魏公的推行手段,恐怕是弊大于利。”

  “他是说我太性急,太过于暴力了吗?”曹操听懂了钟繇的言外之意。

  钟繇点点头,“他确实是这样说,汉国耗费了十年的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现在还远远谈不上成功,荆州和关中最好,而巴蜀占地很严重,同样大量人口被藏匿,而刚刚并入汉国的江东地区,问题同样很严重,汉国准备再用十年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但他说魏公却准备在一两年内完成,这不现实,也会引很严重的问题。”

  “比如什么问题呢?”曹操又问道。

  钟繇微微叹口气,“汉王说,地方官府基本上都被世家把持,魏公动用军队强推出丁令,先针对士族,恐怕会引地方官场的强烈反弹,会造成地方官府不稳。

  曹操没有说话,前几天并州数十名地方官挂印而走,二十几个县没有了县令和县丞,曹丕已紧急赶去处置,虽然他现在还不知道原因,但极可能被刘璟说中了。

  曹操心中着实有些不舒服,他冷哼一声道:“他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他若肯把逃去汉国的自耕农都送回来,我何苦这样大动干戈?”

  “魏公,微臣也觉得刘璟的建议有几分道理”

  不等钟繇说完,曹操便一摆手打断了他的话头,“这件事不要再说了,不管地方官府怎么动荡,出丁令绝不能半途而废!”

  曹丕一心想弹劾钟繇,但曹操最终没有接受对钟繇的弹劾,他不想再因为此事在官场上引起动荡,便将弹劾书束之高阁,不久,建安二十三年的新年终于到来。

  .........

TOP

0
  第1054章 交州风起

  建安二十三年的新年,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笼罩在荆南土地上,雪片纷飞,寒风呼啸,天空变得灰蒙蒙一片。

  北方每年司空见惯的大雪,在荆南却极为罕见,荆南尤其是零陵郡一带气候温暖,四季如春,在最寒冷的十二月,北方已是一片冰天雪地,但这里依旧溪水潺潺,山间一片绿意盎然。

  但今年的气候却有点反常,入冬后天气就比较寒冷,终于在新年时下了一场几十年未遇的大雪。

  整个零陵郡内的山峦和土地都被白雪覆盖,各个县城内的房舍也盖上了厚厚积雪,这场雪来得有点令人措手不及,大街小巷到处是扫雪的人们,最开心的却是孩子们,很多人都是平生第一次见到下雪,他们嬉戏欢笑,在雪上打着滚儿,堆雪人、打雪仗,大人和孩子们都痛快地玩耍。

  零陵县,这里也是零陵郡南方最重要的交通枢纽,灵渠在这里沟通了湘水和漓水,零陵县原本只能算一座中等城池,但在过去的几年中,荆州官府和汉军联合对零陵县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容和改造,增高增宽了城墙,又在城内修建了一座坚固仓城,从去年开始,从湘东郡、贺临郡、桂阳郡和零陵郡调官粮集中于此,储存了近十五万石粮食。

  就在新年前夕,一支三万人汉军悄然入驻零陵县,这支军队便是从江东撤回的荆州汉军,五万荆州汉军经过数月休整,在十二月又重新集结,兵分两路,一路南下零陵郡,由老将黄忠统帅,剑指苍梧。

  另一路两万人则进入豫章郡,部署在紧靠庐陵郡的富城县一带,由大将魏延和副将廖化统帅,目标是庐陵郡。

  这是令人极为敏感的军事调动,尤其在夺取江东后,攻打交州已渐渐成为大势所趋时,这两支军队分别南下,兵临交州边界,它包含了太多的含义,连三岁孩童都猜得出,汉军准备要攻打交州了。

  汉军的大营设在零陵县外的旷野内,由数千顶大帐组成,突来的大雪使这支军队也有点措不及防,整个营地都被大雪覆盖,士兵们全部出动,清扫大营内积雪。

  在中军大帐内,黄忠和几名大将正站在沙盘前商议军情,大将中,除了刘正和王平外,还有原来江东的两员大将蒋钦和朱恒也在列。

  “各位,我刚刚收到汉王殿下的手令,除了向大家恭贺新年外,还希望我们在几天后采取对苍梧郡的军事行动,注意,不是动攻势,只是采取一定的军事行动,简而言之,就是要让刘备知道我们的存在。”

  黄忠又拾起木杆指向沙盘上的苍梧郡郡治广信县,对众人道:“根据斥候的情报,交州军在广信一带部署了一万余军队,由关羽统帅,很明显是防御我们南下,既然对方有准备,我们就不能太急促。”

  众人都身经百战,明白黄忠的意思,从零陵郡向南被十万大山阻隔,山势陡峭,道路崎岖,行军极为艰难,大队辎重粮草从6路极难很进,就算用木牛也难以承受其远,只能走灵渠进入漓水,再向南进入苍梧郡,一旦交州军有准备,他们必然会封锁漓水,使他们的辎重运输面临危险。

  这时王平沉思片刻道:“我们可以用攻打陇西的办法,在南下险要处建筑中转军城,储存物资军粮,这样就不需要在广信卸货,我们可以在漓水上建立据点,把军队、粮食和物资逐步运送南下。”

  黄忠点点头,“汉王殿下也是这个意思,建立新城,不仅可以在战争中使用,就算战争结束后,也可以转为民用,沟通交州和荆南之间的联系。”

  黄忠说到这,目光转向刘正,微微笑道:“我的方案是,鹰击军走6路,先到广信县惊扰交州军,使交州军不敢轻易北上,这样就可以在漓水中途全力筑城,汉王殿下虽然没有明说,但我相信他就是这个意思。”

  刘正点点头,“卑职明天一早就率鹰击军出。”

  这时,王平在一旁又道:“五百鹰击军人数太少,我也可以率五千蛮兵为刘将军后援,让关羽更不敢轻易北上。”

  黄忠欣然同意,“这个方案可行!”

  当天晚上,汉军杀猪宰羊,又开启一万坛酒,为五万汉军举行了新年大宴,众人喝酒吃肉,一醉方休,次日天不亮,刘正和副将任平率领五百鹰击军携带干粮启程了,向数百里外、隔着十万大山的苍梧郡广信县疾行军而去。

  广信县也就是今天的广西梧州,郁水、漓水和贺水在这里交汇,郁水直通番禹,这便使得广信县成为交州北部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人口重镇。

  广信县有八千户人家,近六万人口,这在中原只能是小县,但在地广人稀的交州,这已是仅次于番禹、交趾的第三大城池了,这也注定了广信县成为交州北部最重要的战略重镇。

  关羽率领一万大军从去年十月底进驻广信县,算起来也只有两个月刚出头,大哥刘备在他出时曾告诉他,如果汉军要攻打苍梧郡,至少也要到三月份。

  但现在新年刚过,潜伏在零陵郡的情报探子便传来飞鹰快信,数万汉军已进驻零陵县,这个消息令关羽十分紧张,他非常清楚,以零陵郡的财力,最多只能承担五千长驻军,现在居然进驻数万人,显然不是常驻军,这分明是汉军要对交州动手了。

  军营大帐内,关羽不安地负手来回踱步,他之前已经派人紧急向大哥刘备汇报了,他今天上午接到了刘备的回复,令他加强对漓水险要处的防御,防止汉军主力和辎重乘船南下。

  关羽也完全赞同大哥的方案,从荆南到交州相隔无数的崇山峻岭,粮食辎重从6路运过来几乎不可能,当年他们是用计得到苍梧太守吴句的信任,才得以进入苍梧郡,汉军要大举南下,只能依靠水路,从灵渠走漓水进入苍梧郡。

  关羽沉思片刻,便对亲兵道:“立刻让吾儿关平来见!”

  不多时,关平匆匆走入大帐,躬身施礼,“请父亲吩咐!”

  关羽指着地图道:“我担心汉军会从漓水大举南下,离人堡的驻兵太少,你可率本部三千军赶去支援离人堡。”

  “孩儿遵令!”

  关羽又道:“沿途要当心伏兵,如果现有大队,要立刻禀报。”

  “父亲请放心,孩儿一定会谨慎小心。”

  关羽又叮嘱关平几句,关平立刻点兵赶去二百里外的防御要地—离人堡。

  虽然在水路上加强了防御,但关羽还是有点担心6路,如果汉军轻兵而行,也会从6路过来,目前交州军在交州北部的山区险要处修建了十几座关隘,分别驻兵三到五百人不等,其中在广信县北部也有一座关隘,叫做三坝口,有驻兵三百人,如果汉军从零陵6路南下,三坝口那边就是第一场激战。

  想到这,关羽又令校尉张志率领两千军队去增援三坝口,派出五千人严守水路两道,关羽才稍稍放下心来

  汉军从6路南下实际上要经过临贺郡,临贺郡是一个小郡,原本是零陵郡的一部分,整个郡内九成以上土地都是山区,三坝口就位于临贺郡和苍梧郡的交界处,‘坝’是当地对盆地的称呼,这种称呼一直延续至今。

  所谓三坝口,顾名思义就是三座盆地入口,从南面苍梧郡北上,翻越崇山峻岭后,山峦消失,地势变得和缓,形成了大片可以耕种的盆地,加上贺水横穿其中,有丰富的灌溉水源,形成了罕见的农业区。

  三坝口便位于这片农业的南面,是一条长十余里的峡谷,在谷口险要处,交州军驻扎了三百名士兵,他们不仅守住了谷口要害,同时也控制住了前方的农业区,本来赋税要交给封阳县,但在军队的威胁下,生活在三座坝子内的农民都被迫将赋税交给了交州军队。

  这天晚上,生活在坝子里的农民们都早早休息了,一场几十年未遇的大雪使三坝口也装扮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清冷的月光照在银色的大地上,使大地变得如白昼一般的清明。

  一支军队正从北面蜿蜒而来,行走迅,丝毫不受地上厚厚的积雪影响,这支军队正是从零陵县赶来的五百鹰击军,鹰击军是汉军最精锐的特种士兵,个个武艺高强,身体强壮,能一敌十,攀山越岭对他们而言更是如履平地,七百里的路程,他们急行军三天三夜便赶到了三坝口。

  这时已是两更时分,离最近的民居也有三里,旷野里一片寂静,在雪光和月光的映照下,远处的贺水如一条黑色的缎子铺在起伏有致的原野里,刘正指了指不远处的一片树林,低声令道:“进树林休息一个时辰。”

  五百鹰击军士兵纷纷向树林内奔去,刘正找到一块平整的大石,开始和副将任平商量夺取三坝口的方案。

TOP

0
  第1055章 试探进攻

  三坝口是一条长十余里的山坳,也是6路通往广信的必经之路,山坳两边是两座地势险峻的大山,山上是莽莽的原始森林,山脚下树荫浓密,猛兽出没,长年累月商人和农夫的行走,最终在这条山坳中趟出一条平坦的官道。

  山坳南宽北窄,最窄的隘口只有不足二十丈,交州军便在这里就地取材,修建了一座木寨,驻兵三百人。

  交州在这里修建木寨的本意并不是为了防御,汉军若大举南下,三百人根本抵挡不住,交州在这里驻兵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这一带的粮食。

  这里属于汉国封阳县管辖,而封阳县的精华便在这三片占地足有十几万亩的盆地,这里也是临贺郡的重要产粮区。

  交州军不敢北上夺取封阳县,夺取汉国的土地,他们只得用一种方式谋取利益,在三坝口修建木寨后,当地农民迫于威胁,只能把粮食赋税交给交州军队,使交州变相地攫取了汉国的利益。

  这种情形已经维持了三年,就在几个月前秋收后,这里的交州军又得到了上万石的粮食税赋,粮食便存放在木寨的仓库内,已经有一部分运去了广信县,木寨内约还有六千余石粮食。

  镇守三坝口的交州军领是一名牙将,名叫杨瑾,苍梧郡人,谈不上精明能干,也不算愚蠢,属于很平庸的类型,不过此人家族是苍梧郡望族,正是刘备需要笼络的阶层,杨瑾也因此受益,短短三年时间,从一名普通的屯长提升为牙将。

  杨瑾已经得到关羽派人送来的警告,说汉军有可能会从6路南下,这令他异常紧张,一旦汉军从6路南下,必然要经过三坝口,可他手下只有三百人,如果能守住这座木寨。

  一连几天,杨瑾吃不好睡不好,心中焦虑之极,他每天都在期盼汉军不要走6路,而是走水路从漓水南下,距离关羽的警告已经五天过去,三坝口依然没有任何动静,也没有汉军南下的迹象,这让杨瑾想到,或许是因为大雪封路,使汉军无法南下。

  想到几十年一遇的大雪,杨瑾一颗心略略放下了,尽管如此,他还是很警惕,命士兵昼夜在寨墙上巡逻监视,不敢有半点大意。

  时间渐渐到了四更时分,这是夜晚巡哨士兵的一个低潮期,警惕了半夜,巡哨士兵终于变得困倦了,警惕心也会一点点消失,而此时,恰恰是动夜战的最佳时间点。

  所以经验丰富的大将都会在三更时分替换巡哨士兵,让精神状态不错的士兵继续接班巡哨,杨瑾显然没有这种经验,他将士兵换岗时间定在天亮之时,这就意味着夜间巡哨士兵要守整整一夜。

  不过,巡哨士兵的警惕心虽有放松,但并非完全丧失,士兵们依然在寨墙上来回巡逻,只是对外面一些细微的响动已经变得迟钝了。

  比如,数十步外的树林内不时传来轻微的树枝折断声,这地上枯树枝被踩断了,或许是猛兽出没,但也可能是危险靠近,无论如何,巡哨士兵都应该十分关注才对。

  在两更时分,他们或许会警惕关注,但现在,士兵们都疲惫不堪,拼命打着哈欠,只想着早早天亮,对外面的异响也不再放在心上。

  “外面是不是有山猫?”一名士兵连续听见树枝折断声,终于生出一点疑心。

  “谁知道呢,可能是山猫吧!肚子饿了出来找吃的,但也许是雪太重压断树枝,反正不会是什么汉军。”

  “说得不错,这么冷的天,大雪十天都不化,汉军会南下?简直笑话,我看杨将军也是有点大惊小怪。”

  众人正说着,有人嘘了一声,“别说了,他来了!”

  不远处有人走上寨墙,众士兵都不敢再说话,只见主将杨瑾快步走了过来,“有没有什么情况?”杨瑾高声问道。

  “启禀将军,没有任何异常。”

  “你们要警惕一点,不准偷懒睡觉,谁敢偷懒,立刻处斩!”

  杨瑾在高声训斥巡哨士兵,就在数十步外,几十名黑影躲在树林内,由于有士兵不小心踩断了几根树枝,使后面的汉军士兵不敢再前行,只有三十几名士兵靠近了木寨。

  一株大树后,刘正目光炯炯地盯着寨墙上训话的军官,眼中有一丝疑惑不定,他不敢肯定这个人是不是敌人主将,如果是敌军主将,他们完全可以乱箭射杀此人,如果不是主将,他们过早行动就会打草惊蛇。

  可就在这时,意外却生了,刘正头顶传来一声野兽的吼叫,刘正蓦地抬头望去,一头躲在树上的豹子从他头顶跃过,扑倒了最边上的一名士兵。

  这是一只饥饿的豹子,它在雪地里四处寻食,早就现了悄悄靠近寨墙的黑衣人。

  若是平时,豹子不敢攻击这么多人类,但此时它饥寒交迫,不顾一切地从后面扑倒了一名汉军士兵。

  突来的变故也惊动了寨墙上的守军,数十人纷纷扶着寨墙向外探望,只见一头花豹扑倒一名黑衣人,周围十几名黑衣人正乱刀劈砍花豹。

  守将杨瑾忽然反应过来,大喊道:“是敌军,快敲警钟!”

  ‘当!当!当!’寨墙上的警钟敲响,守军大呼小叫,这时,偷袭汉军的豹子已被士兵们砍伤,丢下猎物士兵飞窜逃进了密林,刘正见功亏一篑,恨得他一拳砸在树干上,树上的雪扑簌簌落下。

  这是鹰击军这么多年来第一次夜里偷袭被现,着实令刘正恼羞成怒,他当即令道:“传令,强攻木寨!”

  就在这时,旁边一名牙将劝道:“恐怕任将军还没有部署到位置,现在攻城不妥吧!”

  刘正顿时醒悟,当即令道:“撤退!”

  谷口的汉军士兵纷纷向后撤退,片刻便退出了谷口,这时,三百名守军全部上了寨墙,纷纷向两边树林内射箭,折腾了很久才渐渐平息下来。

  鹰击军一贯做法是前后夹攻,正面进攻,奇兵策应,这一次也不例外,由副将任平率两百名士兵从左侧大山绕道,前往木寨背面,准备从后面向敌寨起进攻。

  对于汉军而言,攻下这座木寨可谓轻而易举,只需用火攻,便可将寨墙烧毁,但火攻的后果是会将木寨内存储的粮食也一并烧掉,眼看王平将率领数千士兵南下支援,刘正必须考虑给后面的援军留下粮食。

  也正是因为这种考虑,刘正和任平才商量决定,由任平为奇兵,先占领敌寨后面的粮仓,刘正才从正面进攻。

  时间一点点过去,天色也渐渐亮了,刘正坐在一块大石上,耐心地等待任平的消息。

  “将军!”

  一名士兵从远处飞奔而来,刘正认出他是跟随任平之人,连忙从大石上跳下,迎了上去,“情况如何?”

  “启禀将军,我们已经抵达预定位置,任将军说可以动进攻了。”

  刘正大喜,当即下令道:“准备进攻!”

  三百鹰击军士兵开始迅组队,他们十人一列,排列成三十列,每人手中都是斩马刀和重盾,重盾足可以抵御三十步外的弩箭射击,而锋利的斩马刀则能劈砍敌军的长矛。

  而三十名士兵怀抱临时用百年巨树制成的撞木,他们排列在队伍最后,刘正战刀一挥,直指两百步外的谷口,几名士兵吹响了号角,‘呜~’长长的号角声呜咽,传到了山谷内。

  木寨上的警钟声再次大作,折腾了半夜,刚刚准备休息的交州军士兵纷纷被惊醒,冲至寨墙边,紧张地注视着谷口,杨瑾也披甲戴盔赶到了寨墙上,他手执一杆银枪,此时他反倒冷静下来,他感觉敌军数量兵不多,似乎只有几百人,或许这只是汉军的巡哨士兵,凭这几百士兵,是无法攻破寨墙。

  “将军,来了!”

  一名士兵指着谷口大喊,杨瑾也看见了,百步外的谷口处出现了黑压压的汉军士兵,数十人一排,大概十排左右,人数也就三四百人,杨瑾是本地人,他不知道汉军的底细,更不知道汉军最精锐的鹰击军。

  “弩箭准备!”

  他高喊一声,三百守军一起举起了弩箭,瞄准了远处的汉军,所有交州军都在寨墙上,他们根本没有想过后面还会有军队杀来,后面来的只能是援军,怎么会是汉军?连主将杨瑾也没有这个意。

  这时汉军越来越近,进入到八十步距离,杨瑾大喝一声,“射!”

  三百把军弩同时射,密集的箭矢射向谷口的汉军士兵,传出一串破空之声,力量强劲,汉军士兵几乎是同时举起了重盾,遮住了身体,脚下却不停止,继续缓缓向寨墙靠拢。

  “用滚木!”

  杨瑾见第一轮箭没有一点效果,连一个受伤的汉军士兵都没有出现,他眼睛都急火了,再次大声吼叫,寨墙到谷口呈三十度的斜坡,在箭矢没有杀伤力的情况下,交州军终于祭出了他们有有力的防御武器。

  一段段滚木向谷口砸去,圆木翻滚,砸向密集的汉军士兵,汉军士兵措不及防,十几名士兵被砸翻倒地,后面的士兵纷纷向两边躲闪,谷口顿时变得空旷起来。

  杨瑾见滚木有效,兴奋得大喊起来,“放弃弓箭,用滚木!”

  这时汉军再次集结,他们却并不急着冲锋,依旧不慌不忙,极为缓慢地向敌寨而来,数百守军则再次举起了滚木

TOP

0
  第1056章 兵压苍梧

  三坝口木寨背面却没有用泥土和木头夯成寨墙,而是简单的木栅栏,紧靠木栅栏是数十顶营帐,这里便是储存粮食的临时仓库,上面覆盖着巨大油布,目前这些营帐内还存有六千三百石粮食。

  就在距离木栅栏不远,任平率领两百名鹰击军士兵正在等待机会,他们早已听见号角声吹响,也听见刺耳的警钟声敲响,但任平依旧隐忍不,继续等待机会,这时他听见前方隐隐传来喊杀声,他知道机会来了。

  后营并非一个人都没有,大约有十名士兵守卫在木栅前,他们都被前方的战事吸引,注意力都在前方厮杀处,却全然没有现他们身后有无数汉军士兵正悄悄靠近。

  这时,一名守军无意中回头,正好看见了数十步外的汉军士兵,他‘啊!’的大叫一声,跳了起来,指着营栅外面大喊:“有敌情!”

  话音刚落,一支强劲射来,正中他的咽喉,士兵仰面翻倒,但其他士兵都看到了后面的敌军,惊恐得大喊大叫起来。

  任平大喝一声,“杀进去!”

  两百汉军士兵蜂拥而上,拉倒了营栅大门,两百人杀进了木寨之内,十名士兵被杀死大半,剩下三人拼命向前方奔去。

  此时寨墙前方的汉军攻势被守军的滚木抑制住了,接二连三的滚木砸向谷口,使汉军无法聚集,被迫躲在两边,此时汉军已有数名士兵阵亡,三十余人受伤,但他们却杀不进五十步内。

  杨瑾得意大笑,对周围士兵道:“汉军也不过如此,我以为多厉害,只要他们进攻,就给我用滚木砸下去!”

  就在这时,后面三名士兵飞奔而至,大喊大叫:“将军,不好了,后面有敌军杀来了!”

  杨瑾大吃一惊,回头望去,只见无数汉军士兵杀进了大营,正向寨墙这边杀来,吓得他手一哆嗦,银枪落地,四周士兵则一片大乱,不知所措。

  刘正早已弊了一肚子气,他不是杀不上去,而是为了吸引敌军,给任平的军队创造机会,只得被动地抵御,却死伤无数,这时他见寨墙上乱了起来,显然是任平杀进敌寨了,他厉声大喊,“弟兄们,跟我杀进去!”

  刘正奋勇当先,手执盾牌和斩马刀冲向木寨大门,后面的汉军士兵齐声高喊,个个奋勇奔跑,三百士兵爆出冲天杀气,奔向敌寨,不等他们靠近敌寨,汉军士兵已从里面打开了寨门,三百汉军如潮水般涌进了木寨之中

  两天后,王平率领五千蛮兵抵达了三坝口,此时的交州军兵寨已由汉军鹰击军控制,三百守军也已悉数被歼灭,完全实现了汉军预定计划,不仅夺取了寨内储存的粮食,而且敌军没有逃走一人。

  军寨内的粮食给了王平军队及时补充,这时,刘正将王平请到了大帐内,刘正略带一点神秘地笑道:“我要告诉告诉将军一个消息,一支交州军正在北上的途中。”

  王平顿时有了兴趣,对一个大将而言,率军空走一趟绝对是赔本生意,王平这次只是作为鹰击军的后援,他已经做好了空跑一趟的思想准备,没想到刘正却告诉他,有一战可打,这令他心中充满了期待。

  “是什么情况,有多少人?”

  “应该是来支援三坝口的援军,约两千人,离我们这里还有三十里,老任率领十几名弟兄正在严密监视对方。”

  王平查看地图,从南面过来,一路几乎都是崇山峻岭,峡谷峭壁,古树参天,极有利于实施伏击战,王平又问道:“这次夺取三坝口,有多少敌军逃走。”

  刘正笑了笑,“将军放心,这次我们是瓮中捉鳖,一个都没有逃走,敌军不会得到任何消息。”

  王平缓缓点头,“既然如此,我们就干!”

  从苍梧郡广信县到三坝口并不远,只有五十余里,除了三坝口那段峡谷稍微好走外,其余路段都需要翻身越岭,行道艰难,所以虽然路途不远,但也需要行军两天时间。

  另外,贺水就在东面数十里外向南奔流,不过贺水水流比较湍急,两岸大多是悬崖峭壁,河中则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利石,稍有不慎就会船翻人亡,所以行路人很少走贺水河谷,而是宁愿耗费时间,走这条6路。

  这支两千人的交州军由大将张志率领,张志是交州南海郡人,原本是士家的部将,刘备攻灭士家军队后,张志也投降了刘备,被分到关羽帐下。

  张志使一把三尖两刃刀,武艺高强,作战勇猛,他虽然不能和关平、周仓等关羽的心腹大将相比,但也颇受看重武艺的关羽重视,任命他为左前锋校尉。

  这次张志率两千军队北上支援三坝口,主要是要截断住汉军从6路南下的通道,同时也要保住三坝口的六千石存粮。

  张志率军行走一天后,终于到了三坝口峡谷的南入口,他见士兵已经疲惫不堪,便下令就地休息,同时派斥候前去三坝口通知杨瑾。

  和杨瑾对汉军茫然无知相比,张志则比较了解汉军,他出身贫寒,年轻为学武去了中原,甚至还加入了张绣的南阳军,因他作战勇猛,从军不到一个月,被张绣破例升为军侯,张绣投降曹操后,张志便回到了交州,加入交州军,一步步升为校尉,后来又归降了刘备。

  张志从很多渠道得到了汉军的各种消息,知道汉军作战善于谋略,因此他也格外警惕,他见这条峡谷两边山高林密,易于躲藏伏击,他也不敢大意,便先派斥候前去了解情况。

  一个多时辰后,他派出的斥候回来禀报,“启禀将军,三坝口内还算平静,只有五十余名士兵,由军侯陈林率领,陈林说,杨瑾带领弟兄们一早去催粮了,还有几百户农民的赋税没有上缴。”

  张志眉头一皱,怎么如此之巧,他想了想又问道:“寨中粮食怎么样了?”

  “粮食很安全,卑职都看到了,堆积如山的粮包。”

  张志点了点头,虽然他对杨瑾不在营寨内还有点疑虑,不过总的来说,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他见天色已近中午,兄弟们都必须赶到营寨吃饭,他便立刻令道:“统统起来,出!”

  士兵们纷纷站了起来,拍去身上的积雪,各自列队,向山谷快行军而去。

  这条山谷总长约十二里,半个时辰便可以走完,张志骑在战马之上,不断抬头向两边张望,山上树林都覆盖了积雪,依旧是一片冰天雪地的世界,不过向阳的山坡已经开始融雪,显出一片片的斑驳杂色,以张志的目力,他依旧看不出有埋伏的迹象,但他心中始终有些不安。

  这种不安来自他出前关羽对他的嘱咐,‘汉军诡计多端,善于谋略,行军北上千万不可大意,有异常情况,宁可撤回也不能中伏。’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现异常情况,路上的雪地中也没有大队军马走过的痕迹,只是他心中极为不安,总觉得会生什么事,但他又不能因为心中不安而撤军,那就是怯战了,要受严厉的军规惩处,他也丢不起那个人。

  约走了半个时辰,距离兵寨还有两里,他们已经隐隐看见兵寨的木栅大门,就在这时,一支鸣镝从他们头顶上射过,出尖利的声响,在山谷内回荡,紧接着,两边梆子声响起,树林里乱箭齐,密集地射向谷道中的交州军士兵。

  交州军措不及防,顿时被射倒大片,张志的战马也同时被三支箭射中,稀溜溜一声惨叫,摔倒在地,将张志甩出两丈多远,重重的撞在一株大树上。

  突来的袭击使交州军士兵一阵大乱,士兵们纷纷趴在地上,躲避两边射来的箭矢,这时树林内鼓声大作,无数汉军士兵从树林内疾奔而上,挥舞长矛战刀,扑向交州军士兵,王平一马当先,挥刀直取敌军主将。

  王平率领的这支军队是汉军中的‘无当飞军’,也就是由蛮夷士兵组成军队,他们已在汉军中服役多年,训练有素,作战勇猛,尤其擅长于山地作战,是汉军中的一支精锐之军,也成为汉王刘璟的牙兵之一。

  五千汉军加上五百最精锐的鹰击军对阵两千交州军,这场伏击战没有任何悬念,敌军主将张志被王平活捉,两千交州军在死伤七百余人后,也纷纷跪地投降,而汉军也只伤亡了数十人。

  王平随即留下一千人驻扎三坝口营寨看守战俘和粮食,他和刘正一起,率领四千五百人扮作一万军,继续向广信县挥戈杀去。

TOP

0
  第1057章 漓水建城

  峡道伏击战和鹰击军攻下三坝口营寨不太一样,交州军士兵还是逃走了数十人,这些败兵逃回了广信县,将汉军伏击援军的消息告诉了主将关羽。

  大帐内,关羽心中十分担忧,他目前只知道从6路过来的汉军至少有上万人,但这是否只是先锋,后面还有没有汉军主力,这些都无从得知,一旦从6路南下的汉军有两三万人,以他现在的兵力,恐怕守不住广信县。

  关羽分别派出两支军队去6路和水路拦截汉军,使城中的守军不足五千人,凭这五千人想守住并不算坚固的广信县几乎是不太可能,让关羽更担心的是,一旦广信县失守,不仅苍梧郡保不住,而他的儿子关平也难以撤回了。

  反复权衡之后,关羽终于做出了决定,先保住广信县,然后再考虑其他问题,他一方面派人急赴番禹,向大哥刘备汇报广信县的不利,另一方面,他又派人通知关平和所有漓水守军全部撤回广信县。

  应该说,这就是黄忠的围魏救赵之计,令王平和刘正从6路向广信县施压,并且虚兵为一万人,使关羽摸不清底细,他只得被迫撤回漓水上阻碍汉军南下的军队。

  而汉军真正的主力却是从水路南下,得知交州军已从离人堡撤离,三天后,数百艘五百石战船满载两万军队和各种物资抵达了离人堡。

  离人堡原名叫做漓人渡,位于广信县西北两百里处,原本是漓水两岸民众过河的渡口,它是一块突入江中的巨石,使这一带的漓水河面宽不足十丈,便于渡河,同时它又有很重要的军事价值,只要守住漓人渡,便可扼断漓水上南来北往的船只。

  在三年前,交州军便在巨石上修建了一座军堡,叫做漓人堡,久而久之,大家都称它为离人堡,堡内驻兵两百人,用来盘查漓水上汉军派来的斥候,或者逃税的盐商。

  尽管离人堡地势险要,可以居高临下打击江中的船只,但要让它抵御汉军主力的进攻,也几乎是不可能,所以关羽在撤回关平的军队后,也知道离人堡的守军没有意义,索性将堡中的两百人也一并撤回,只在堡中留下十名士兵,用来点燃烽火。

  早在八百艘汉军战船距离离人堡还有数十里时,北方的烽燧便已点燃,警示大队汉军来袭,离人堡随即也点燃了烽火,十名士兵弃堡而逃,不仅是离人堡,漓水沿线的十座烽燧也纷纷点燃,将汉军主力杀来的消息传到了广信县。

  但汉军并没有杀向广信县,而是在离人堡停止了前进,两万汉军士兵在大将蒋钦的率领下,开始在离人堡旁边修筑军城,树木被砍伐,大块岩石被采来,仅仅数天时间,一座周长十里的军城便被打下了根基。

  当然,汉军绝不会只修建这一座军城,在距离广信县约百里处,有工匠和士兵在寻找另一座军城的建造地址,很明显,汉军在重施祁山道旧计,沿漓水修建军城,使汉军能牢牢控制住漓水,为汉军夺取苍梧郡打下坚实的基础。

  汉军在漓水开始大规模修建军城,引起了刘备的恐慌,如果苍梧郡失守,汉军就会很快杀到番禹城。

  越王宫内,刘备独自一人坐在房间里,思虑着汉军即将对交州的进攻。

  他在长安同样也有情报机构,虽然消息来得比较晚,往往在事情生一两个月后,他才能得到消息,但一些情报还是令他浮想联翩。

  刘备最关注刘璟入住未央宫的消息,这是生在去年秋天的事情,距今已有数月,但刘备依然很看重这条消息,他可以从中体会到刘璟的一些细微心理变化,这说明刘璟登基为帝的欲望愈加强烈了。

  同时也说明刘璟已等不下去,所以他在刚开春便对交州动攻势,正好映衬了刘璟的这种迫切心理。

  汉军的南下方案很明显,修建军城,储存粮食和军资,在苍梧郡境内建立后勤重地,这种手段和汉军夺取陇西如出一撤,刘备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稳健而有效的办法,对汉军攻打交州影响深远。

  他绝不能让汉军这样从容不迫的修筑军城,最终一步步蚕食苍梧郡,但苍梧郡的军队明显不足,关羽手中只有八千人,而汉军很可能会增至三万人,这就意味着他必须向苍梧郡增兵。

  问题是怎么增兵?他手中一共只有三万军队,张飞在庐陵郡的一万人要防御豫章郡的汉军,不能轻举妄动,而只有调用番禹城的一万守军,可一万守军调走,番禹城就成了空城,两难权衡,着实令刘备难以决策。

  这时,一名侍卫在门口禀报:“启禀主公,军师来了。”

  “快快请他进来!”

  刘备心中大喜过望,诸葛亮终于回来了,而且回来得非常及时,片刻,诸葛亮走进了刘备书房,跪下行拜礼,“臣诸葛亮参见主公!”

  诸葛亮是奉刘备之令前往交趾,安抚蛮族和占族,给予他们更大的利益,以阻止他们和汉军结盟,可现在看来,之前司马懿和占族、蛮族的会谈确实是虚晃一枪,目的是为了破坏交州和曹魏结盟,这让刘备有些惭愧,诸葛亮看穿了这一点,他却中了刘璟之计,冷待钟繇,最终使曹魏和交州的结盟无疾而终。

  刘备摆摆手,“军师请坐!”

  诸葛亮坐直了腰道:“微臣和占族、蛮族的酋长都进行了会谈,他们已明确表态,将在汉军和交州军之间持中立态度。”

  刘备苦笑说:“他们是什么态度其实已经不重要了,军师可听说汉军已南下的消息?”

  “臣有所耳闻,所以才急切赶回番禹,不知现在情况如何?”

  “汉军兵分两路,一路走6地,约一万汉军,已进入苍梧郡,目前驻兵在广信县以北三十里处的龙口镇,另一路走水路,据云长送来的情报,有近千艘战船,两至三万汉军,目前正在离人堡和米水河口修建军城,汉军并没有急于进攻广信县。”

  诸葛亮沉思片刻又问道:“张将军那边有什么消息?”

  “翼德那边稍好一点,但也有压力,翼德来信说,汉军斥候在庐陵郡和我们巡哨队生了几次激战,双方互有伤亡。”

  “那关将军呢?”诸葛亮又问道:“他有什么要求?”

  刘备叹息一声道:“他还能有什么要求,就是希望我们立即增兵,他想出兵破坏汉军筑城,军队派少了没有用,可军队派多了,广信县又空虚,要被6路的汉军趁机攻击,他很两难。”

  “主公准备派兵吗?”诸葛亮依然很冷静地问道。

  刘备摇了摇头,“我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办?如果派兵去增援苍梧郡,番禹城又空虚了,所以我想和军师商量,能不能派民团救援苍梧郡。”

  民团是诸葛亮在交州实施的一种应急措施,主要因为当年北征惨败,交州军队几乎丧失殆尽,而民众恐慌,人人都不愿从军,在万般无奈之下,诸葛亮推行了屯堡民团制,将原本居住分散的民众集中起来居住,然后在民众中建立民团,农忙时耕种,农闲时操练,并许与减税赋的优惠,这样民众没有从军的恐惧,还能享受税赋优惠,屯堡民团制便建立起来了。

  但实施屯堡民团制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获得兵源,诸葛亮又让民团参与了离乡训练,不断将一些训练合格的民团团丁转变为军队,这样便使交州的军队一点点恢复,最终恢复到了北伐前的三万人。

  这其实是一种谋略,温和地恢复军队,民众的体会不深,反抗也不激烈,至于剩下的十几万民团,诸葛亮并没有考虑让他们转为正式士兵,只是作为兵源不足时的临时补充。

  现在刘备提到了用民团去支援苍梧郡,诸葛亮不由苦笑一声说:“主公有没有考虑过这些民团的实际战斗力,我可以告诉主公,他们的战斗力很低,最多只能在守城时作为正式军队的辅助,若让他们上阵打仗,他们反而会拖累军队,会率先溃败,严重影响到军队士气和稳定,另外我们已经没有兵甲装备了。”

  诸葛亮终于吞吞吐吐说出了另一个致命的问题,他们没有兵甲装备了,当初北征时,交州军几乎所有的兵甲都丢在了荆州和豫章郡,府库中的兵甲只能装备几千人。

  为此,交州通过和江东贸易,获得大量生铁,用于打造盔甲兵器,勉强重新武装了三万军队,而刘璟在攻灭江东后,严禁生铁流入交州,使得交州无法再打造兵甲,直接断了交州的兵源装备。

  这是极为毒辣的一招,刘备为此焦虑万分,一再希望汉国放松生铁贸易,可汉国非但没有放松,反而更加严厉,刘璟下达命令,擅自走私生铁至交州,满门处斩。

  刘备也知道问题严重,没有兵甲,有民团也没有用,总不能让民团士兵穿着布衣,拿着训练用的木刀木矛去打战吧!刘备低低叹息一声问道:“府库中,不会一点兵甲都没有吧?”

  “倒也不是一件没有,微臣去交趾前盘查过,还有一千四百余件,就算建立把兵甲分开,建立刀盾军和长矛军,最终也只能装备三千人,其中一半人还没有盔甲。”

  刘备负手来回踱步,他沉思良久,又回头对诸葛亮道:“那就先将三千民团转为正式军队,再从番禹守军中抽调五千人,这样就有八千军队,用以支援苍梧郡,番禹城内的五千军队不够,那就调三万民团来协助守城,军师说怎么样?”

  刘备对自己的这个折中之策颇为满意,可以说已充分利用了民团的力量,不料诸葛亮却缓缓摇头,“我劝主公不要增援苍梧郡,最好再撤回庐陵郡的军队,全力守卫番禹城。”

  ..........

TOP

0
  第1058章 正奇之争

  刘备有些愣住了,半晌问道:“军师,你这是什么意思?”

  诸葛亮轻轻摇头道:“其实臣也没有太大把握,但臣感觉刘璟在漓水上建军城只是他的一种谋略。”

  “谋略?”刘备更加糊涂了,“什么谋略,军师能否说清楚一点。”

  “微臣在路上考虑,汉军从来都是在春耕后才动战争,为何这次如此提前?微臣想到了一种可能,或许刘璟在苍梧郡造势的目的就是要调交州军北上苍梧郡和庐陵郡,使南海郡和番禹城空虚。”

  刘备有点听懂了,他接口道:“军师的意思是说,刘璟其实是要攻打南海郡,或者直接攻打番禹城?”

  诸葛亮点了点头,“我怀疑汉军真正的主力会从海路过来。”

  “海路!”

  刘备惊呆了,他随即连连摇头道:“不可能!军师这个假设太荒唐了,汉军怎么可能从海路过来,绝对不可能!”

  “微臣本来也觉得不可能,可一想到汉军从海路夺取了会稽郡,我就感觉万事皆有可能,汉军的战船当然不能进深海,可如果汉军贴着海岸线走,他们的战船就能顶住风浪,况且冬天和春天都是风浪比较小的季节,如果汉军战船从零丁洋进来,直抵番禹城,而我们的军队都被牵制在北方,番禹城就危险了。”

  刘备慢慢坐下,他心中也有点乱了,如果真如诸葛亮所言,汉军从番禹外海杀来,那简直就是灾难,但要他听从诸葛亮的建议,把张飞的军队从庐陵郡撤回,那就等于把庐陵郡拱手让给汉军,他又不可能办到,他心慌意乱,一时也没有了主意。

  诸葛亮看出刘备心中有些思虑难定,便躬身道:“主公先好好考虑一下,微臣过一两天再来面见主公,微臣先告辞!”

  诸葛亮缓缓退了下去,刘备的心情却没有丝毫平静,他负手走到窗前,望着天空悠悠的白云。

  据说苍梧郡北部下了大雪,可番禹城却依然炎热,这种炎热影响他的思考,令他厌烦透顶,他本打算开春后便进军建安郡,不料汉军却先来一步,向苍梧郡动了攻势,难道刘璟真的只是造势吗?

  这时,刘备若有所感,一回头,只见记室主薄马谡站在一旁,似乎欲言又止,刘备心中一动,便坐回位子,问马谡道:“主薄刚才也听见了军师的分析,你觉得军师说得对吗?”

  马谡连忙上前躬身道:“微臣觉得军师对民团的分析正确,让民团去和汉军作战,只会连累”

  不等马谡说完,刘备便有些不耐烦地打断了他的话,“我说的不是民团之事,我是说汉军从水路攻来,你觉得可能吗?”

  “这微臣不敢妄言。”

  “你说就是了,我也只是听听。”

  “是!微臣注意到了军师的语气,军师先是说,他也没有太大把握,后来又说‘可能、或许’等等,这些都是假设的词语,说明军师也只是猜测,他确实无法保证汉军会从海面上攻来,但微臣却知道,汉军在漓水修建军城却是真真实实的生了,一面是假设,一面却是真实生,主公会怎么选择?”

  刘备点点头赞道:“你说得不错,思路清晰,脉络分明,你继续说下去。”

  马谡沉思一下道:“微臣觉得,就算汉军有可能从海路进攻,但如果主公采纳军师的方案,把庐陵郡的军队撤回番禹,那庐陵郡怎么办?魏延两万军队会大举南下,攻占庐陵郡,然后掉头进攻苍梧郡,关将军在前后夹攻之下,非但守不住广信县,恐怕还会有性命之忧,一旦苍梧郡失守,汉军一样可以从6路大举杀到番禹,在数万汉军的围攻之下,主公觉得番禹城能坚守多久?”

  马谡的分析极为透彻,令刘备一下子思路清晰起来,马谡说得很对,不能因为一个假设就放弃现实危机,无论如何,他不能失去苍梧郡,想到这,刘备对马谡赞道:“幼常也有军师之才了。”

  马谡连忙谦虚道:“承蒙主公夸奖,微臣愧不敢当,不过微臣还有一句话要提醒主公。”

  “什么话,你就直说!”

  “微臣提醒主公,若派军队去救苍梧,最好不要让军师领兵。”

  “这是为何?”刘备不解地问道。

  “主公忘记了豫章之败吗?”

  马谡一句话顿时提醒了刘备,他事后才知道关羽和军师关系不睦,在豫章时两人曾有争执,若让军师去救苍梧,恐怕他们之间还会产生矛盾,刘备便当即道:“你提醒得很好,我不会再犯从前的错误,你可去将陈到将军找来见我。”

  刘备下定了决心,他不再被诸葛亮的猜测左右,他决定还是执行自己的既定策略,用武装三千民夫,再和五千军队一起赶去广信县,支援关羽,有这八千军队支援,相信关羽就可以分兵去摧毁汉军的建城计划。

  .......

  诸葛亮回到了自己府中,走到台阶上,正好遇到了儿子诸葛瞻从府内出来,诸葛瞻原本是兄长诸葛瑾之子,因为诸葛亮膝下无子,诸葛瑾便将儿子过继给兄弟,诸葛瞻只有八岁,十分聪明好学,而且身体不错,很快就适应了交州的炎热气候。

  诸葛瞻迎面遇到父亲,他连忙躬身施礼,“孩儿参见父亲大人!”

  诸葛亮很喜欢这个继子,他笑问道:“你这是去哪里?”

  “孩儿听说交州城开了一家书铺,便想去看一看,母亲也同意孩儿前去。”

  “那就去吧!早去早回。”

  “孩儿明白!”诸葛瞻施一礼,快步走了。

  这时,府内已经得到老爷回来的消息,妻子黄月英匆匆出来迎接,女儿诸葛果却跑在前面,“爹爹回来了!”

  诸葛果已经十四岁了,快到了出嫁年龄,长得高挑秀丽,不过她依旧童心未泯,跑上来抱住父亲的胳膊道:“爹爹给我带了什么礼物?”

  诸葛亮既疼爱这个宝贝女儿,可又拿她没有办法,便在她头上敲了一记,笑着斥她道:“这么大的姑娘了,还挂念着礼物,羞不羞?”

  诸葛果撅嘴道:“爹爹每次都给我带礼物,这次分明是忘记了,却说女儿不对。”

  诸葛亮无奈,只得从怀中摸出一串珍珠项链,递给她道:“这是在北海郡给你买的,真正的上好海珠,满意了吧!”

  诸葛果大喜,一把抢过海珠,转身向府中奔去,远远听她喊道:“小弟,爹爹给我买礼物了,你输了。”

  诸葛亮这才知道他们兄妹二人打了赌,他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他正要告诉女儿,弟弟已经出去了,但女儿已经跑得不见踪影。

  这时,黄月英上前笑着怨道:“看你呀!又说女儿长不大,可又宠着她,她能长大吗?”

  诸葛亮一笑,“我倒希望果儿永远不要长大。”

  诸葛亮走进内堂,黄月英替丈夫脱了外裳笑道:“昨天一下收到了两封信,一封是大哥给夫君的信,另一封却是汉王妃给我的信,真的有点奇怪。”

  诸葛亮一怔,“汉王妃给你来信了?”

  “是啊!我们快六年没有通信了,这次她却忽然写来一封信,我着实有点摸不着头脑。”

  “她在信中说什么?”

  “就是说些家长里短之事,说她又生了个女儿,家里人口多了,整天忙得昏头转向,都是女人间的话,夫君不会感兴趣。”

  诸葛亮笑了笑道:“或许她又想起了你这个老朋友,你回信没有?”

  “还没有呢!如果夫君不反对,我就给她回信了。”

  “不妨,你回吧!另外把兄长的信给我。”

  诸葛亮取了大哥诸葛瑾的信,来到了书房,诸葛亮知道大哥投降了汉国,被刘璟封为豫章太守,当年他们叔父就曾出任过豫章太守,想不到大哥又继承了叔父的事业。

  诸葛亮是坚定的拥汉派,他坚决反对刘备和曹操建立联盟,最终在他的反对下,钟繇一无所获地回去了,诸葛亮其实也不反感刘璟,相反,他对刘璟一心复兴大汉王朝而深感钦佩,他和刘璟的分歧就是谁来复兴汉朝的问题,诸葛亮是希望皇叔刘备复兴汉朝。

  尽管刘备偏居交州边疆之地,但诸葛亮依旧不肯放弃自己的理想,他给刘备设计了向东南展的方案,也就是先攻占建安郡,随即夺取临海郡,再趁江东日薄西山之时,一举夺取会稽郡乃至整个江东,使他们能以江东为根基,再经过二十年努力,最终击败曹操,和汉国对决。

  但只能说理想很远大,现实却很残酷,不等他们出兵建安郡,刘璟便攻灭了江东,令他们理想破碎,诸葛亮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现在他只想着怎么保住交州,至于长远展,只能击败汉军以后再说了。

  诸葛亮打开了兄长的来信,但还没有等他细看,门外便传来妻子的声音,“夫君,我可以进来吗?”

  “请进!”

  黄月英端一碗参茶走了进来,她将参茶放在桌上,对丈夫道:“刚才我听到一个消息,也不知是真是假。”

  “什么消息?”诸葛亮端起茶碗喝了一口,有些漫不经心问道。

  “我听说皇叔派陈将军率领七千军队赶去苍梧郡了。”

  “什么!”

  诸葛亮大吃一惊,手一松,茶碗落地,摔得粉碎。

  .........

TOP

0
  第1059章 小试威慑

  汉军在漓水修建的两座军城,一座位于距离广信县两百里的离人堡,另一座距离广信县只有百里,在米河入口处,两座军城都不大,周长约十里,相当于一座小县城。

  汉军先动工离人堡的军城,采石、伐木,有船只运输,就省力了很多,短短十天时间,离人堡的军城已经打下了基础,而米河军城则稍慢一点,数千汉军士兵在准备木材,建造烧砖的窑炉。

  这天下午,三千汉军士兵正在米河口以东的工地上忙碌,他们已经采伐了几千根大木,又搭建了五座砖窑,几十名工匠正在烧制第一炉砖块,不远处的空地上,千余名士兵正在用木模打制砖坯。

  忽然,远处眺望塔上传来刺耳的警钟声,‘当!当!当!’钟声十分急促,所有士兵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计,站起身呆呆望着远处,这时,校尉李潜催马疾奔而来,挥手大喊道:“有敌情,立刻撤退!”

  三千士兵和数百名工匠丢下手中的活计,纷纷向漓水边奔去,漓水上停泊着一百艘战船,都是五百石战船,这也是冬季水量较小,到夏天时,灵渠和漓水都可行驶千石战船。

  众人也不等战船靠岸,冲进水中,浑身湿漉漉地爬上船,战船装了三十余人便起航,几名士兵用长竿撑船,一艘艘战船驶离了岸边,向漓水中央驶去。

  不多时,关羽率领的一万军赶到了米河军城,陈到率领八千援军赶到了广信县,关羽命令陈到率六千人守城,他自己则率一万士兵向汉军修建的两座军城杀来。

  此时汉军都已全部撤离,只有二十几名赶去宿地取东西的工匠来不及逃走,被交州军抓住了。

  关羽骑马在已规划好的军城地址上巡视,从军城范围来看,至少周长有十里,这让他暗暗吃惊,要知道交州的大部分县城也就十里左右,也就是说汉军要在漓水南岸修建两座新的县城,这无疑就是汉军进攻苍梧郡乃至整个交州的后勤重地了。

  “父亲,这里该怎么处置?”关平催马上前问道。

  关羽冷冷哼了一声,“全部摧毁!”

  他马鞭又一指那二十几名工匠,“每人抽十鞭,带回广信县!”

  远处汉军眺望塔轰然倒塌,五座砖窑和上万块砖坯也被悉数摧毁,数百根大木头被士兵抛入江中,木头自然会流到广信县,还有已经挖好的城墙基脚,也全部被填满,二十几名工匠被绑在大树上抽打,出凄厉的惨叫声。

  只抽了五鞭,关平便让士兵停止抽打,带这些工匠回县城,约一个时辰后,米河口的军城城址被破坏殆尽,关羽率领一万军队继续沿着漓水向西北方向而去。

  关羽并非鲁莽出击,在等候刘备援军的同时,他已派斥候详细调查了筑城汉军的情报,他知道米河那边汉军很少,只有三千余人,而在离人堡则有一万五千人,他如果仓促北上,而敌军以逸待劳,他未必有胜机,关羽深知这一点,所以他虽北上却不仓促,派出大量斥候在前方探路。

  米河口和离人堡之间相距百里,沿途都是一座座千姿百态的峰峦,山上山下都是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只有一条狭窄的官道联系,步兵行军,大约需要一天半的时间。

  但不需走这么长时间,交州军只走出五十里,前面斥候便传来消息,前方五里外的漓水上现了数百艘战船,正向南面驶来,关平催马追上父亲道:“父亲,这必是汉军得到我们的情报,所以派战船前来拦截。”

  关羽点了点头,他也是这么认为,不过岸边都是原始森林,这一场战怎么打?关平又道:“孩儿知道前方不远处有一座小镇,我们可以加快度,赶到小镇去。”

  “是漓南镇吗?”关羽也想起了这座小镇。

  “正是,就在我们前方三里处!”

  关羽当即下令道:“全军加快度,赶到漓南镇!”

  一万军队加快了行军度,小跑着奔向漓南镇,苍梧郡内的漓水两岸都没有县城,只有十几座小镇子,这座漓南镇就是其中之一,镇子很小,不到两百户人家,大多以捕鱼和种田为生。

  交州军奔出两里路,前方陡然开阔,原始森林不见了,变成了大片稻田,此时还没有开始春耕,稻田内都是干燥的土地,去年留下的稻茬还在田地中,一簇簇矗立着,稍不留神就会刺破脚底。

  再向前数百步就是漓南小镇,小镇上的居民似乎感觉到了战争将来临,纷纷携老带小,挑着值钱的家当,逃进森林中去,小镇内一片慌乱。

  而就在这时,远处江面上出现了汉军战船队,黑压压的望不见尾,足有五六百艘之多,这支战船队确实是为了迎战交州军而来,由大将蒋钦亲自率领,约有一万军队。

  江东的大将很少不善于水战,蒋钦也是水战高手之一,他不希望在离人堡和交州军作战,以免破坏已经出现城基的新军城,所以他主动率军南下,拦截交州军。

  汉军战船队也现了远处的交州军,江面上顿时鼓声大作,蒋钦亲自击鼓,引领着汉军战船队如蛇曲折爬行,缓缓向岸边靠拢。

  岸上的交州军在关羽的指挥下,在田地里列下军阵,五千弓弩手排成五排,张弓搭箭,举弩瞄准,等待着主将的射击命令。

  这时关羽见敌船要渐渐靠岸,他一挥青龙偃月刀,喝令道:“射击!”

  交州军中也鼓声大作,五千支箭同时射出,密集如一片乌黑的箭云,向八十步外的汉军数十艘战船射去,汉军战船上,士兵早已准备就绪,就在交州军铺天盖地的箭矢射来之时,所有战船都拉起了挡箭板。

  这是一种小型战船上的防御武器,士兵躲在船舱内,一旦敌军射箭,就立刻拉起一块放置在船舷边,长一丈高五六尺的硬木板,遮挡住了船舱。

  密集的箭矢噼噼啪啪射在挡箭板上,但还使有箭矢射进了船舱,有士兵不幸中箭,船只内传来惨叫声。

  关羽见射箭无效,他知道此事不是射箭之死,大刀一挥,五千弓弩手停止了射箭,关羽身经百战,他知道只有等敌军登6上岸时,才是放箭射击的最佳良机。

  但关羽没有等来汉军登6,数百艘战船一字排开,每艘战船的船舱两侧都露出了一人高的小型投石机,关羽大吃一惊,他立刻意识到了汉军的企图,立刻喝令道:“迅向后撤退!”

  一万交州军纷纷向南撤退,就在这时,数百架投石机同时射,将无数陶瓷罐向岸上投掷而来,这便是汉军最犀利的武器——火油弹。

  近千只薄皮陶罐铺天盖地向岸上投掷而来,陶罐碎裂,火油流满了稻田,数十支火箭腾空而去,射向岸上,火焰腾空而起,将靠近岸边的一百多亩稻田瞬间吞没了,数十名撤退稍微慢一点的交州士兵,也被大火困住,几名士兵惨叫着从大火中奔出,浑身都是火焰,后面的士兵吓得纷纷躲闪,几名士兵一头栽倒在提上,被烧得蜷缩起来。

  大火夹杂着浓烟向四周蔓延,不多时,漓南小镇的房舍也被点燃了,整个漓水南岸变成了一片火海,一万交州士兵纷纷后退,几乎要退到森林边缘,他们惊恐地望着眼前一幕。

  这一万交州士兵都是本地人,从没有见过这种烈焰武器,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巫术,吓得跪地磕头,口中念念有词,其余士兵则眼中露出了惧意。

  蒋钦不断命令向岸上投掷火油罐,使火越烧越大,烈焰腾空,浓烟滚滚,整个小镇都被大火吞没,数百亩土地都成为了火的海洋,交州军士兵被逼进了森林。

  蒋钦凝视片刻,见威慑的效果已经达到,便下令道:“船队调头北上!”

  数百艘战船纷纷调头,挂起风帆,向西北方向驶去,远处,关羽见汉军居然撤退了,他心中有点奇怪,汉军明明可以登6作战,怎么撤退了。这时,关平催马至父亲面前,低声道:“父亲,军心不稳,士气低迷,这样去和汉军作战,恐怕不会占上风。”

  关平说得很含蓄,其实就是告诉关羽,军心已动摇,如果再和汉军作战,必败无疑,关羽心中当然知道,不过让他这样不战而退,这可不是他的作风。

  关羽沉思片刻道:“先撤到米水河口暂驻,派人去探查离人堡的动静,我觉得汉军有点虚张声势,这里面必然有文章,我们要把情况弄清楚,不能稀里糊涂撤回广信。”

  汉军北撤,没有了火油继续燃烧,漓水南岸的大火也渐渐消退了,这时,漓南镇的居民纷纷从森林里奔出,呼天抢地舀水救自己的房舍,但这里的房舍都是用竹木搭成,早已坍塌大半,关羽摇摇头,率领士兵缓缓向米水河口撤去。

  这时,从广信县过来的粮草船队也抵达了米水河口,关羽下令扎下大营,士兵们埋锅造饭,搭建哨塔,关羽也让自己焦急的内心平静下来,耐心等待斥候去离人堡探查的消息。

  .........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5-20 20:51